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两年来,深圳积极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

跑出加速度 迈上新台阶

吕绍刚    2021-09-13 09:42:39    人民日报

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实施、全国首个允许个人破产的城市……8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的受益面不断扩大,“实施方案+授权清单”作为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对全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年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56项重点任务中9项已经完成、43项取得重大进展。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深圳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举全市之力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以丰硕的成果提升先行示范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书写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崭新篇章。

 

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沿着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大道一路向北,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塔吊、起重机繁忙而有序地作业,一座面向未来的光明科学城正在崛起:

针对深圳基础研究薄弱环节,将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为主攻方向,至2022年底,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与此同时,深圳还通过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近年来,深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出深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共5方面47条,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其中第一大领域就是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为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深圳率先建立“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科研人员利用大设施开展原始创新活动,“楼下”创业人员对原始创新进行工程技术开发和中试转化。这种科技与产业对接的模式,让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大大缩短。

深圳十分注重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0年底,深圳累计组织实施8批次87个技术攻关重点项目,聚焦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共培育28家企业(产品)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

以工业大区宝安为例,今年1—6月,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7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位居深圳第二。作为人口大区、机场所在地,疫情压力之下的宝安依旧能跑出自己的“加速度”,离不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持续的转型升级,让深圳的产业链不断向“创新+智造”转变,激光技术、机器人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逐渐构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深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

今年上半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24.4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630.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3%,增加值增长13.0%。

 

全面深化改革,多项改革破冰“无人区”

8月3日,深圳在市政府、福田等4个区政府、市公安局等8个市直单位试点设立首席数据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8月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首次达到1000家,深圳企业124家,占比超过12%,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位;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清单中,除涉及立法、修法及国家重大事权,其余所有改革事项今年年底前全部落地……

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关键抓手,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7月19日,深圳市民梁先生拿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个人破产重整申请民事裁定书,这也是我国内地个人破产首案。

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新制定经济特区法规17部,其中大多为全国首创。

不久前刚刚出台的全国首部数据安全领域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强化了个人数据保护,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制度,不仅为深圳数字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也为全国其他地区进行数据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新政策的出台,新举措的落地,不仅解决了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让深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68万户,其中企业232万户,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城市第一。

日前,长期在深圳工作的香港居民梁女士,通过回乡证完成了银行卡绑定,并使用数字人民币购买了一条项链。这也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面向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测试工作,为下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深港跨境流通、解决跨境旅游等经常项目的支付奠定了实践基础。

各区也在积极统筹推动改革进展。8月6日,龙岗区召开全区“攻坚堡垒、实干先锋”重点攻坚任务誓师大会,部署六大方面、共55项重点攻坚任务,并建立定期挂牌通报制度等,落实督导考核机制,涵盖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城区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品质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盐田港是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7月24日,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4.74万标箱,达到2020年日均吞吐量的129.51%。2021年上半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648.63万标箱,同比增长21.23%。

深圳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深化对外经济联系,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支点作用不断凸显。

进出口环节验核监管证件由86种缩减为41种;16种出口原产地证书全流程线上办理;对生鲜食品、紧急料件实行“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2021年,深圳海关推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8条措施和稳外贸、稳外资18条措施,不断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措施。

为货物通关按下“快捷键”的同时,也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数据显示,今年1—6月,深圳进出口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9.3%,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增长19.1%。

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对外开放,除了商品的流动,还要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深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与港澳的规则“软联通”和设施“硬连接”。“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让港澳企业设立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积极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工作,已有6家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在此落地。

8月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等37位港籍医生在深圳获得正高级职称证书,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正高级职称的港籍医生,这也是深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的重要探索。

位于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目前已累计孵化来自香港的创业团队245家,项目涵盖互联网、智能硬件、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筹建中。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跨境旅游、免税消费为主导的旅游消费新地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目前,深圳在罗湖、福田、南山和龙岗4个区都建立了深港青年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平台。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前,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公布,盐田区“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成为深圳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行示范”。近年来,盐田区以文旅融合为建设思路,在辖区公园规划建设10间智慧书房。

当前,深圳正通过完善“十分钟文化服务圈”,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行示范标准”。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10家,实现了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全覆盖。

2021年,罗湖区在广东省首推“反向办”数据治理新服务模式,直接把服务送到老百姓手中。“‘反向办’就是利用数据赋能基层精细化治理,将‘人找服务’变为‘服务找人’。”罗湖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服务开展以来,辖区已有近50万人次享受到了来自政府的主动服务。

与罗湖区相邻的福田区,今年度的“民生福礼”也正有声有色地展开。十大系列、100项惠民举措,逐年加码的“民生福礼”已经成为福田区公共服务的响亮品牌。作为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福田区率先将“民生七有”融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清单,全力打造深圳先行示范区的“福田标杆”。数据显示,2020年福田区财政支出80%用于民生社会事业。

与此同时,深圳不断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据统计,“i深圳”APP已接入8300余项服务,累计下载数超2000万,为市民提供超18亿次指尖服务,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深圳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1年RCEP全国中小企业培训班在南宁举行
下一篇:让老乡增收入长本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