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两区”建设成绩亮眼

张景华    2021-08-30 16:51:19    光明日报

2020年9月,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政策正式落地,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也相应揭牌,北京全市范围内的“两区”建设拉开帷幕。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的通州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亚洲建筑面积最大的交通枢纽、北方唯一“五河交汇”的运河金融城、全球最大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高精尖企业云集的创意设计小镇……回顾一年来“两区”建设走过的路程,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刘东伟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展现出开放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对在城市副中心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6月,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该公司在京成立,不仅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也是北京“两区”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更是近年来首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作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唯一的先导区和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州区“两区”建设聚焦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城市规划、文创设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领域,探索改革创新,强化服务功能和保障体系,深化京津冀协同示范,城市副中心的产业蓬勃发展。据刘东伟介绍,“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实现8000亿元投资落地,每年上千亿元的投资,将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商业机会。今年1至7月,通州区新设企业13213户,位列北京市第二;使用外资2.77亿美元,外商投资稳中向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2亿元,同比增长15.4%。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批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企业加快向城市副中心汇聚:今年5月,普华永道(PWC)入驻;6月,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挂牌;三峡集团携旗下十五家子公司入驻运河商务区;中美绿色基金、三峡清洁能源公司等纷纷抢滩进驻;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挂牌启动。

“正是城市副中心在‘两区’建设中创造出的营商环境,吸引我们落户北京。”上田八木中国区负责人黄洪表示,“对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充满信心。”

 

通州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通州自古以来就是路通天下、漕运通济的京畿重镇。“‘两区’政策叠加下的通州,迎来了自大运河漕运通航以来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期。”运河商务区党组书记、主任林正航说。运河商务区1379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相当于3个上海陆家嘴;将于2024年年底通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是连接北京两个机场唯一的轨道交通节点;“五河交汇”的优美环境,是北京流域面积最广的城区。深厚的历史底蕴、便利的交通体系、浓厚的商业氛围、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在助推运河金融城的崛起。

与运河金融城比邻的,是一座颇具巧思的国际设计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这里将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永久举办地和主要会场。”据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余龙介绍,张家湾设计小镇首次引入了融合5G新基建、物联网、BIM协同等技术的智能建造平台,实现了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该项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亲自操刀,志在打造工业厂区“存量利用”的示范区。

据刘东伟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从“领域+区域+要素”三个维度,构建了立体化工作格局,以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示范区和功能区为高水平开放核心承载区,深化“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改革创新,突出城市副中心特色,聚焦绿色金融、城市科技与文创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方向,制定绿色金融、张家湾设计小镇、京津冀协同发展三项专题实施方案。

同时,城市副中心加强创新力度,从“政策+项目+机制”三个维度,构建创新体系,创新出台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如编制《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副中心方案,通州加快构建“碳交易、自愿减排、绿证交易”绿色金融基础市场。与北三县联动,通州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构建跨区域联动机制,打造京津冀区域对外开放窗口。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梳理产业政策15项、重点产业空间资源199项、目标企业3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两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一体推进,形成叠加效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快递进村”如何跑出新速度
下一篇:下半年积极财政如何提质增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