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能源行业上半年发展报告

2021-08-24 11:03:28    经济日报

今年上半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主要宏观指标运行于合理区间,国内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在稳增长、保民生、保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内经济稳步恢复的背景下,上半年能源行业呈持续恢复态势,行业景气度仍处近年高位。

 

价格涨幅扩大 保供稳价仍需加力

根据中经能源产业景气监测结果,今年二季度中经能源产业景气指数为103.0,受上年同期基数提升的影响,比一季度回落1.0点。与一季度相比,在构成中经能源产业景气指数的5个指标中,能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速继续加快,行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从业人员同比降幅有所扩大。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能源行业发展韧性较强,内生增长动力较足。

能源行业三大子行业中,中经煤炭行业景气指数为103.7,电力行业和石油行业景气指数均为102.4。受去年同期基数变动差异以及上游成本涨幅不同等因素影响,能源行业内部子行业走势有所分化,与一季度相比,石油行业继续上升0.9点,煤炭行业景气指数回落0.7点,电力行业景气指数回落2.7点。

能源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经能源产业景气监测数据,经初步季节调整,上半年能源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3.7%。分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同比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5.3%;煤炭行业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4.7%;石油行业同比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1.4%。煤炭、石油、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是当前国内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重要保障。然而,受部分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影响,中下游行业生产成本高企,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能源企业需进一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切实为“稳增长”“保民生”提供有力保障。

经济持续恢复带动能源市场需求增长加快。经初步季节调整,上半年能源行业营业收入累计为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3%,比2019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能源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加快,主要得益于石油行业市场需求的好转。从子行业看,电力行业营业收入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18.1%;石油行业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3%;煤炭行业为9652.5亿元,同比增长28.8%。能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也是能源行业营业收入增长持续加快的主要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二季度能源行业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20.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石油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3.0%,煤炭行业同比上涨29.7%,电力行业同比下跌0.5%。为遏制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陆续出台投放国家储备、打击囤积等“保供稳价”政策措施,部分商品价格涨幅有所收窄。4月至6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10.6%和5.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分别为下跌0.9%,上涨4.4%和3.1%。

从主要能源产品看,煤炭价格波动上行,动力煤期货由2020年末的674元/吨,波动攀升至二季度末的793元/吨;上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历经9次上调,仅1次下调,汽油价格由年初的6555元/吨上涨至二季度末的8050元/吨。国内油价的上涨,主要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国际油价的上涨,一方面在于多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另一方面则在于疫情影响下全球运力紧张、运价的上调。据统计,年初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由1374点上升至二季度末的3383点,涨幅近1.5倍,海运价格大幅攀升。

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在带来能源企业营收、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下游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目前又逢能源迎峰度夏的关键时点,保供稳价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巩固加力。

 

盈利大幅增长 投资增速高位回落

在能源行业营业收入增长加快,能源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减税降费等调控政策深入落实推进等诸多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能源行业盈利大幅增长,且两年平均增长率已远高于疫情前同期水平。

中经能源产业景气监测数据显示,经初步季节调整,上半年能源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累计为5591.0亿元,同比增长1.8倍,增速比一季度加快72.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4.9%,而2019年同期为同比下降7.2%。分行业来看,石油行业实现利润2266.0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163.2亿元;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685.8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0.0个百分点;煤炭行业实现利润1639.2亿元,同比增长近1.1倍,增速比一季度回落97个百分点。

能源行业盈利能力快速恢复,且高于工业平均水平。经测算,上半年能源行业销售利润率为8.5%,比去年同期上升4.8个百分点,比全部工业7.0%的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内部分化有所加大,煤炭行业销售利润率为17.0%,石油行业为8.6%,电力行业为5.6%。相较一季度,煤炭行业利润率有所上升,石油行业保持平稳,电力行业由于煤电占比较高,电煤涨价挤压盈利空间,利润率有所下降。

从投资来看,上半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高位回落,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攀升的影响,而两年平均增速尚未恢复至疫情前的同期水平,表明虽然目前能源行业营收、利润等指标有明显改善,但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恢复阶段,市场信心虽有提升,尚需持续稳固。根据中经能源产业景气监测数据,经初步季节调整,上半年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为5561.7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7.4%,比2019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617.0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90.0个百分点;石油行业为2027.0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6.2个百分点;煤炭行业为917.7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8个百分点。

 

抓住“双碳”机遇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能源行业作为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行业,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持续发力,呈稳步恢复态势。当前能源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发展韧性增强,下半年有望延续恢复势头。同时外部环境错综复杂,能源行业在保障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重点要做好保供稳价、迎峰度夏等具体工作。下一阶段,需抓住“碳中和、碳达峰”的机遇期,统筹有序确保行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国家级碳排放大数据平台,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这是继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以部门规章形式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后,碳排放权交易的又一重大举措。接下来,建设国家级碳排放大数据平台,汇集企业碳排放量以及用电、用水和燃料等实际数据,作为推测全社会碳排放量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政府层面制定相关碳排放时间表与路线图等。依托市场机制和真实数据的同时,需及时纠正不合理双碳目标,避免运动式减碳,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

二是加强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解决新能源并网消纳矛盾。一个时期以来,新能源的送出渠道不通畅,是影响新能源并网消纳、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网建设主要依托于国家电网等电网企业,分布式输配电系统建设与新能源电源建设相比相对滞后。下一阶段,需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开展工作。首先确保新能源安全有序并网。风电、光伏发电等部分新能源电力资源受风力、日照强度等因素影响,具有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特点,给新能源并网消纳带来巨大挑战。需在技术层面破解这一难关,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有序并网消纳。其次加强电网和电源规划统筹协调,科学合理布局新能源建设,努力做到电源项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实现电源与电网协同发展。再次要加快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出台,化解电网、电源企业的后顾之忧,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实现双赢。

三是落实《“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培育能源产业再制造领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在能源供给侧,推动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另一方面在需求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能源产品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在国家重点工程与项目建设方面,要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支持企业广泛使用再制造产品和服务。配套政策中,还需关注、解决企业在循环经济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中成果转化、奖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疏通堵点,培育能源产业再制造领军企业。

四是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电力市场加快建设、电力系统峰谷特性变化等新形势新要求,要持续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形成有效的市场化分时电价信号,全面推行分时电价机制。这一举措将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引导用户依据自身需求错峰用电。实施错峰用电一段时期后,用电企业将重新计算生产经营成本,力求达到总体最优的用电计划,电力供需关系将形成新的平衡,削峰填谷的同时,促进储能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填补供电侧负荷的缺口,进而结合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进行更为充分的消纳。

(报告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联合编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种草种出“紫色经济”
下一篇:前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去年全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