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东摄(人民视觉)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以2019年1—7月份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速为4.3%。总体来看,投资规模延续稳定恢复态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份,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582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领域。
投资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介绍,1—7月份投资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1—7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速为1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同时,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8.8%。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42.7%,研发与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27.2%。
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3%,高于全部投资7.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3.1%,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在1—5月份由负转正后连续加快。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1%,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2%和15.2%。
社会领域投资增速保持稳定。1—7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1%,比全部投资快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0.9%,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投资同比增长31.8%,教育投资增长12.1%。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也继续恢复。“1—7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21.2%,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20.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9.3%。”罗毅飞说。
一批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项目会陆续启动建设。近期,上海、天津、甘肃、贵州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在上海,2021年度第三批29项市区重大工程于7月21日集中开工,涉及总投资金额约217亿元,涵盖市政道路、医疗卫生、教育、保障房等多个板块项目。在天津,二季度446个重大项目也加速开工,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70个,投资占比超七成。在甘肃,全省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81个,总投资2697.66亿元。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对本报记者表示,投资既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经济结构改善、夯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今年开工的重大项目来看,无论是新型基础设施,还是新型城镇化,抑或是“两新一重”,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未来投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高新技术领域、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领域三大方面。“近期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但一些‘卡脖子’难题仍待突破,未来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创业等领域有望涌现一批重点投资项目。”温彬说。
五大方面发力“补短板”
下一步,投资将有哪些重点方向?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有关部门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抓好补短板稳投资工作:
积极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抓紧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推进机制,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102项重大工程进一步细分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上,形成清单,强化要素保障,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做到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
多措并举稳定制造业投资。一方面,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投资,不断完善和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加强传统制造业碳减排政策的引导和激励,推进绿色低碳投资。
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是督促各地方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依法合规加快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用地、规划、环评等手续,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准备工作,推动一批项目尽快具备开工条件。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将加快计划执行进度,提前组织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工作,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
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为更好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有关部门将不断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