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香港抢抓绿色金融新机遇

张 盼    2021-08-10 10:53:59    人民日报海外版

“粤港澳大湾区系列财经沙龙”第三期“减碳新时代的绿色金融发展”近日在香港举行。香港如何抓住绿色金融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减碳新时代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浪潮,成为专家热议的话题。

“绿色金融的发展将成为推动和引导资金流向低碳经济的关键。”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说,特区政府十分有决心推动香港成为大湾区绿色金融枢纽,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优势显著

陈浩濂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资金和资讯自由流通、与海外主要市场接轨的监管制度等优势。为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和贷款活动,香港在今年5月推出全新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资助合资格的债券发行人和借款人的发债支出及外部评审服务。

自2015年起,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债券持续增长。2020年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债券和贷款总额约120亿美元。香港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会继续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带来的庞大绿色金融机遇。”陈浩濂说。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执行总经理韩纪文认为,香港具有高度开放和国际化市场、法治体制等强项,特别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有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重要保障,有香港国安法的有力护佑,有“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带来的重大机遇,完全可以通过支持国家和大湾区内绿色项目投融资及标准认证,创新并丰富香港绿色金融产品,快速有序推动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发展。

 

潜力巨大

华泰金控首席执行官王磊说,在全球携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时代,国家“十四五”规划以专门篇幅对绿色发展做出具体战略规划和部署,金融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在港中资券商作为境内外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应当做好积极的推广者、坚定的实践者以及创新的服务者。

“2015年至2020年,累计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超过380亿美元,发行机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绿色挂钩债券和贷款以及转型债券等都备受欢迎,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王磊介绍道。

王磊认为,发展绿色金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可以有三个着力点:其一,推广绿色金融概念、坚定推动绿色发展实践;其二,引导和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项目倾斜;其三,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香港金融发展局政策研究总监及主管董一岳说,欧美在发债数量及额度仍然是最大的绿色债权市场。亚洲市场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美国、德国、法国和中国是2020年的四大绿色债券发行国。截至今年5月,中国债券发行量已超越德国及美国。绝大部分资产管理人对绿色市场很有兴趣,香港拥有健全的市场,也有政府的支持,让资产管理人很有信心。

 

携手发展

在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研究所首席发展顾问陆恭蕙看来,内地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这在世界上都是很前卫的。每个城市都要做好废物管理,也要改造城市建筑,提高能源和用水效率。中国80%的城市想建设海绵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但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香港可以和中国内地城市讨论合作,提供资金去帮助其发展。香港金融人士要熟悉内地的环保政策,从而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应思考如何将资本辐射内地,让资金充分帮助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香港绿色金融协会绿色债券及产品创新工作组联合主席张顺荣说,香港业界比较成熟,拥有国际经验,又联通内地,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来表示,为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和绿色金融的机遇,一些大型的国际金融机构部署在香港加大投资或扩展业务,充分证明国际投资者对香港充满信心。

香港有决心也有能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枢纽。韩纪文相信,香港可通过把握全球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市场机遇,助力中国实现向绿色经济转型的目标,帮助香港金融业走在国际趋势的前端,进一步实现多元化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韧性强,稳定恢复后劲足
下一篇:中国农民挑起“金扁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