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方兴未艾

2021-08-09 14:02:26    国际商报

近年来,金融领域孕育了绿色变革,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存款、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产品和工具,为能源行业转型提供了助力。而中国作为全球首个制定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框架的国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标准制定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都有了重大进展,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方兴未艾。

近日,安永发布的《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呈现出以国企为主、发行主体不断多元化、品种丰富、交易活跃等特点。截至2020年年末,中国境内外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1.95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

绿色金融对能源行业的支持作用体现在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培育和支持,以及支持传统能源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等方面。2021年2月,华能集团成功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专项用于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期限2年,票面利率3.35%;2021年4月,包钢股份公开发行了钢铁行业首单专项用于碳中和转型的绿色公司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同月,中石化作为首家国内油气行业巨头发行了绿色债券,发行规模11亿元,期限3年。

“投资者对绿色金融投资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其原因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落地,从顶层设计的完善到一系列细化政策陆续出台,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报告认为,能源企业利用绿色金融业务进行融资,投资于符合条件的绿色项目,除了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外,也有助于树立公司品牌形象。

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全国发电行业的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被纳入其中,年排放二氧化碳超过了40亿吨。首笔全国碳交易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交易首日,全国碳市场交易总量410.4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备受国际瞩目。后续如果出台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的制度安排,将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有效实现碳市场的活跃运行,也为碳金融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介绍说,在欧洲,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已十分成熟,交易量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目前我国国内碳期货交易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碳期货交易在促进碳定价回归合理区间、标准化交易、引入更多投资者、帮助排放企业掌握中长期价格走势以及对冲价格风险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内碳期货市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对整个“双碳”目标的达成和能源行业转型都有重大意义。

实现碳中和目标也需要绿色税收制度与之匹配。目前中国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鼓励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限制性税收政策也将倒逼企业和社会大众及时作出调整。在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税务主管合伙人兰东武看来,绿色税收政策应结合“双碳”目标,进一步转型升级。“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兼顾国内实情,系统性地建立、规范绿色税制。精准针对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与数字化等八大领域,对低碳排放及其相关技术发展及转型,加大相关税收优惠力度;对高碳排放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加大限制性征收的力度;利用税收给予明确的经济利益导向。”(记者 晏澜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日搭建绿色低碳领域贸易合作桥梁
下一篇:数字化让农产品电商未来可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