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主动对接 全面融入

2021-07-26 11:33:45    经济日报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具有天然的优势。2020年6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成为全省战略。今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是时代赋予赣州的神圣使命!赣州全面落实国家、省重大决策部署,将“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作为全市“三大战略”之一,举全市之力予以推进。

 

基础设施全面对接 开放平台有新突破

2021年6月12日,随着最后一节500米长轨铺设完成,赣深高铁广东段与江西段成功接轨,标志着赣深高铁全线正线轨道铺设完成,为年底顺利通车打下坚实基础。赣深高铁年底建成通车后,赣州至深圳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对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是赣州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关键一笔。除此之外,寻乌至龙川、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目前赣州黄金机场与深圳、广州、珠海等大湾区主要城市实现航线覆盖,赣州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的城市。

赣州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共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探索“特区+老区”共赢发展的全国范例。今年4月,赣深“组合港”开通运营暨“双区联动”跨境电商班列开行,成为“湾区+老区”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通过组合港推动通关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了陆海港资源共享共用、业务无缝对接、货物快速通关。此外,还成功开行“深赣欧”班列,率先在全国创建“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

 

产业协作如火如荼 后花园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一年来,格力电器、道氏技术、大自然家居等一大批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落户赣州,其中格力电器的引进,开创了赣州市引进投资超百亿元制造业500强项目的先例。这是赣州加快产业协作、加速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实例。

赣州加强全产业链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加强金融合作共建,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引进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在赣州设立分行并开业运营。加强科技协同创新,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填补了江西省无国家大院大所的空白,在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效应。成功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与华为共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引进深圳启迪科技建设赣州市科技城。

赣州还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大量优质农产品正源源不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是大湾区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目前,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赣州)配送分中心,入选大湾区“菜蓝子”生产基地32个、占江西省的97%,“富硒蔬菜”畅销粤港澳。

围绕高铁开通倒计时,赣州致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的后花园,加快建设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红色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一核三区”,积极打响“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四大文化旅游特色牌。赣州已开通广州、深圳至赣州旅游直通车,引进了华强方特、华侨城、鼎龙等大湾区知名企业投资建设方特东方欲晓乐园、江南宋城、十里桃江森林度假区。赣州不断丰富产品业态,全市建设了一批文化内涵丰富、观光体验俱佳的旅游项目,率先打造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乐园——方特东方欲晓、工业与旅游融合项目——南康家居小镇、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会昌小密花乡、教育与旅游融合的会昌和君小镇等跨界融合新兴业态,成为游客竞相前来的新网红地、打卡点。目前,全市各类省级以上景区品牌总数达164个,4A级旅游景区实现县县全覆盖,共建成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105家、特色民宿105家、建设美食街23条、“赣州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16家、创评客家美食旗舰店43家、打造特色菜24桌、创排旅游演艺节目20台,开通旅游直通车20余条。

 

体制机制交流创新 新理念焕发新气象

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队伍,3月10日,赣州市38名干部完成岗前培训,赴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跟班学习。按照择优、按需、对口的原则,此次选派的38名干部,21名干部赴深圳市、16名干部赴广州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1名干部赴中国工程院学习,学习时间为期一年。

赣州对标大湾区规划、政策、营商环境,出台了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方案,努力实现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目前,赣州市率先在全国试行“全产业链放权”改革,重点对标大湾区推出了19个重点领域254项任务清单,与广州、深圳、东莞、中山、韶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签订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全力打造与大湾区无差别营商环境。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强力引擎。赣州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补充措施18条”以及20多个人才配套措施,明确重点引进和培养100名(个)产业领军人才或团队,引进和培养1000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就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将为各类人才尽可能给予最大诚意、配置最好资源、提供最优服务,努力形成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在创业就业扶持方面,来赣州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无偿资助,600万元的人才特殊津贴;设立“苏区人才伯乐奖”,向赣州推荐高层次人才,将获得最高20万元的引才奖励;新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可获一次性300万元奖励,通过国家验收可再获150万元奖励。

优质人才引进来的同时,赣州还将优质医疗资源也引进来。目前,广东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赣州市立医院,派驻36名博士专家团队入驻。赣州成立在粤赣州籍医学专家委员会,104名正高职称医师可在赣州市自由执业,实现赣粤两省异地就医备案和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服务。

 

对接融入“加速度” 赣州发展未来可期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赣州市将围绕建设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区、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等“三区一园”的目标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抢抓机遇、主动融入。

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明显优势:区位好,赣州毗邻广东,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城市,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直接腹地;政策优,国家支持革命老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在赣州叠加,特别是赣州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设在赣州的鼓励类产业都能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产业实,赣州初步形成了现代家居、稀有金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特色主导产业,正在打造“1+5+N”产业集群;平台多,赣州拥有3个国家经开区、1个国家高新区、1个综合保税区,创建了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了国家钨与稀土计量测试中心等;生态美,赣州是江西母亲河赣江和香港饮用水源东江的源头,森林覆盖率达76.4%,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一步,赣州市将进一步推进重点产业合作,围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产业,认真谋划组织好“粤企入赣”等活动,合作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进一步推进开放平台共享,探索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建设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三南”片区,打造赣粤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融合,争取推动医院、职业院校与大湾区优质医院、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以赣深高铁开通为契机,全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接轨,全面对标大湾区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全力打造与大湾区无差别的营商环境。

(数据来源:江西省赣州市政府新闻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进辽宁全面全方位振兴
下一篇:猪肉价格腰斩!牛羊肉都降了,饭馆肉菜为啥没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