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我和我父亲开着拖拉机去腿脚不好的村民家里收红薯,把钱交到村民手里时,他们是开心的,也是自豪的,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应有的收入,并且知道自己的农产品有了实打实的销路。”7月9日,返乡创业者龚红玉在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论坛:双循环视角下的新型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县域经济在双循环背景下现状与机遇如何?如何通过产业分工协作,顺畅城乡生产、流通、消费链条?县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有哪些机会和路径?此次研讨会上,多位返乡创业者、专家学者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探讨。
“短视频+直播”打开县域农产品新销路
短视频、直播的兴起,不但助力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城市定居、从事影视行业多年后,龚红玉于2019年选择回到家乡——湖南娄底涟源县。通过@湘野红姐抖音号拍摄、发布乡村美食,她曾在一天内卖出了30多万元湖南特产藠头,直接把一个藠头厂所有的库存都卖完了。藠头、紫苏酱、酸枣饼……借助抖音,当地农户们有了增收、创收的新渠道。
“发展区域化农业、产业品牌,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梦想的年轻人参与。”返乡三年来,龚红玉的短视频团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10余人,谈及未来,龚红玉希望与更多志愿扎根乡村、发展乡村的有志之士继续助力家乡,帮助家乡把区域特色农产品推广到更多地方。
与龚红玉有相似返乡创业经历的还有丁浪,贵州德江县返乡创业者丁浪在会上分享,2019年正遇当地特产紫薯需要打开销路,他通过@黔东农仓抖音账号拍摄当地村民做紫薯饭的视频,获得了1000多万播放量,成功帮农户卖出2万多斤紫薯。“我们的抖音号能让家乡的美食被更多人喜欢,能帮我们德江县的特产卖向更远的地方,我觉得很自豪。甚至还有四川、香港网友来焕河村看风景,村子成了大山深处的打卡地。”丁浪说,借助县里的短视频直播带货活动,最忙时曾在2小时内帮乡亲们卖出4000多单紫薯,累计销售额超过20万元。
青年是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会议上,丁浪提出了“将国家级乡村旅游村打造成网红村”的想法,并得到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肯定。杨开忠建议,推动乡村进入更广大的区域旅游网络中,应当了解市场、评估市场力,同时要重视通过网络征集创意。
他同时给出了县域发展数字经济的五条建议:一是发展短视频、直播,并将其从促销产品向战略营销转变,从销售一直到价值链上游的创意形成;二是倡导设立国家县域数字教育培训资金,面向县域全社会开展数字化扫盲培训,在县域特别是乡村中小学开展数字教育,消除和避免数字鸿沟;三是针对县域市场碎片化的特点,探索发展3D打印技术在县域的应用中心;四是建议国家设立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五是针对县域经济地理战略性的要求,创建县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如何能让短视频和直播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建议,要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冷链存储、包装、交通、物流、快递等,以此降低供应、生产、经销、消费环节的流通成本,打造产销一条龙的新型县域经济。
此外,要推动县域的小城镇化,以县城和乡镇为中心,发展“城镇新生活+农村新业态”。马亮直言,吸引年轻人返乡,要让人们不光能够在这里工作,还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在这里扎根。
“很多受过教育走出大山的‘80后’回到家乡,实际上带动了家乡开始从资源驱动转向市场、转向现代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发展乡村经济要重视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
“历史的经验是,光靠粮食解决不了致富问题,一定要有农副产品,甚至要有一点简单加工或者产业基础,这是农村发展特别要关注的增长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提醒,试水电商切忌盲目探索,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文化支撑。在他看来,农村除了保证粮食生产还要注意农民致富。他认为,发展乡村经济要在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方面下功夫。
在他看来,农村消费环境尚有较大完善空间。“农民致富之后也需要消费,不同层级消费的档次以及很多商品下乡的路径要畅通,培育农村消费升级的过程很重要。”霍建国认为,实现乡村振兴,还需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
谈到如何完善乡村资源要素链条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政府与市场各守边界、形成合力。姜文来提出,政府和市场是城乡资源要素链条的关键,两者有相同,也有差距,功能各自不同,利益导向也不一样,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非常重要。政府要在城乡资源要素流动链条中定好位,从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出发,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制定和监督,同时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扩大农村消费、打造核心品牌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宋洪远强调,扩大农村消费则是发展县域经济一大关键。在他看来,扩大农村消费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把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生产与消费对接起来;二是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品更新换代,实现数字经济、数字乡村、数字农业;三是要实施农产品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生活性的服务支持政策,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消费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出,畅通县域经济“双循环”迫切需要品牌打造;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需要品牌打造;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经济需要品牌打造。
“打造品牌,未来不能完全按照工业标准化来打造”,李国祥说,而是怎样促进乡村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农村现代化的品牌,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是要分类分级。总而言之,核心品牌打造是有助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李佐军看来,县域中小企业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对此,他建议:要培育新的意识,找准新的定位,开发新的产品或者服务,制定新的战略,开拓新的市场,培育新的生产要素,立足新的空间,将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放在更大的城市,有利于从更大范围整合资源为己所用。
此外,要塑造新的品牌,提高附加值,可关注绿色低碳和高科技品牌。同时,探索新的模式,在基础制度方面,包括产权模式、治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包括管理模式、风控模式、品牌模式等。
最后,要探索新的管理,在现代双循环格局下,要积极主动探索精细化、特色化、个性化、标杆管理、平台管理等各种新的管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