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并将该行动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一项重点工作。
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
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5800万,占技能人才的近30%。但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与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然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近年来,虽然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例如,技工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例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均不高,分别仅为26.8%和30%。
人社部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启动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旨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
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
为此,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
四大行动确保目标实现
为确保实现目标任务,方案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入手,围绕健全“技能中国”政策制度体系和实施“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技能合作”四大行动,提出20条具体举措。
健全“技能中国”政策制度体系重点是健全技能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技能提升”行动重点是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
程,支持技能人才创业创新。“技能强企”行动重点是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大规模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
“技能激励”行动重点是加大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力度,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技能合作”行动重点是做好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赛事的参赛和办赛工作,加强技能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互认。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龚添妙、杨虹、朱国军三位专家经过长期的调研发现,虽然近年来湖南省高
技能人才队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培养体系逐步健全、高技能人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高技能人才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高技能人才技能层级结构不够合理,高技能人才领域分布不全。
为此,方案提出,要大规模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发布技能人才需求指引,对接技能密集型产业,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大力推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职业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健全以技能需求和技能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培训补贴政策。
今年5月,人社部下发《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组织开展新职业培训,加强新职业培训基础建设,
有序开展新职业评价,强化政策待遇落实,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管部门正积极落实上述通知精神,培养造就智造强国需要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改善新职业人才供给质量结构,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据悉,人社部将根据各地实际,通过与省级人民政府签署部省(区、市)共建协议等方式,推动各地打造技能省市。目前,已有河北、山西等9个省(区、市)与人社部签署了技能领域的部省共建协议,共同推进技能社会、技能强省、技工大省等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