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用好窗口期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陈昌盛 杨光普    2021-06-09 14:46:38    经济日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客观看“形”、准确识“变”、辩证察“势”,从而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考验着我们的战略定力和战略智慧。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减弱,持续稳定有力的宏观政策推动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要抓住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经济运行接近常态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供求两端稳步增长,内外需加速回升,复苏面持续扩大,就业总体稳定,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内生动能有所增强,可以说,经济运行基本接近常态。

一是我国总需求保持持续回升势头。今年前4个月,我国内外需均呈现加速恢复态势。消费延续稳定复苏态势,1月至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6%,两年平均增速为4.2%。其中,线上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1%,两年平均增长15.6%。投资出现恢复性反弹,1月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比2019年同期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3.9%。外需加速恢复带动货物出口超预期增长,1月至4月我国货物出口6.3万亿元,同比增长33.8%。总体看,外需保持快速增长以及内需缺口加速回补的态势有望延续。

二是多重因素推动工业生产稳中有升。“就地过年”“稳岗留工”等政策带动春节后项目开工和企业生产经营较往年提前,达产率快速恢复正常,不同行业有效工作日数量较正常年份均有所增加。工程机械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后开工比去年提前了20天左右,一季度总工时较去年增长40%左右。同时生产提前也推动了工业增长加速。1月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两年平均增长7.0%,为近年来同期较高水平。从4月份数据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612种工业产品中有445种产品保持同比增长。

三是用工需求回升带动就业总量压力缓解。今年前4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从失业率指标看,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已连续两个月下降,比3月份和2月份分别低0.2和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从招聘大数据看,岗位增速高于求职人数增速,今年以来求人倍率指数持续高于过去两年同期,说明就业难度相对下降。4月底全国万家企业生产经营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用工需求前瞻指数为67.8,连续8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较去年底提高5.1个点。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总量压力有所缓解。

四是效益改善带动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随着总需求的快速恢复,去年二季度以来持续存在的“需求恢复慢于供给”的矛盾得到明显缓解,企业效益持续改善,投资意愿明显上升,供需良性互动带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1月至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943.5亿元,同比增长1.06倍,比2019年1月至4月增长49.6%,两年平均增长22.3%。受企业效益改善和消费需求回升带动,1月至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5%。4月底全国万家企业生产经营问卷调查显示,66.3%的企业对全年发展前景表示不同程度乐观,42.7%的企业有扩大投资的计划,分别比去年底高出5.5和2.3个百分点。

总体看,随着需求端的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中的总量矛盾明显缓解。从进一步走势看,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累,疫苗加速接种,消费持续恢复,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尤其是出口增长带动制造业投资回升,数字化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十四五”重大项目陆续开工,经济有望保持向好态势。

也要看到,国际经济在复苏进程中出现新的变数,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同时,我国经济恢复仍不均衡、基础尚不稳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随着需求端的快速恢复,“供大于求”的矛盾明显缓解,但局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尤其是部分原材料供求偏紧问题更加突出。再如,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不仅导致物价上涨预期明显增加,也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盈利明显分化,甚至影响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订单交付和投资计划。随着宏观政策逐步正常化,金融条件已发生明显变化,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压力有所增加。此外,境外疫情输入与防控压力依然较大,中小企业仍面临招工难、融资难、中标难、回款难等多重困难。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突出重点化解矛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根据党中央对最新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上突出降成本,需求上突出促升级,政策调整突出稳预期,重点化解结构性矛盾,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提高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加强预期管理。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提高政策前瞻性,及时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正常化信号和节奏,加强预期管理,把握好时度效,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确保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货币政策要确保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稳定宏观杠杆率,保持实际利率水平稳定。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好疫苗接种,推进疫情国际联防联控。继续完善涉外防疫相关规定,做好入境便利和严格防疫之间的平衡。鼓励多种技术路线研发疫苗,优化设计和临床研究,加快临床试验进度。扩大已获准上市疫苗的产能,加强原料、生产线等保障。推进国际疫苗互认,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便利程度,力争实现“应接尽接”。以疫苗现货和技术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支援。

坚持“控制增量、消化存量”,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要积极稳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继续加大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力度,始终坚持早发现、早处置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注重在改革发展中化解风险,丰富处置渠道和处置方式,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完善不良资产处置的税收支持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压实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等各方在风险处置工作中的责任。

多措并举实现“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以增加住宅用地和住房供给为重点缓解供需矛盾。鼓励大城市与周边城市共建新城,缓解大城市住房需求压力。此外,还要健全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评价考核、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做好政策储备,平衡好防风险与保供给。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政策文件。加快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推动涉企审批“四减”要求落地,完善分级分类监管政策,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推进能源、电信、铁路、港口等基础性行业改革,继续做好各项降成本重点工作。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加快建设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改革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鼓励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要求,探索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创新;利用各开放平台开展制度创新试点,引导并支持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规则,推进规制、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更加完善和相对定型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继续总结试点开放经验,进一步统筹推进沿海、沿边、沿江、内陆等开放试点试验,让开放的范围更大;提升外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服务水平,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此外,还要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积极推动多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的谈判和实施,从而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俄罗斯聚焦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作用
下一篇:中国棉花:稳产销 树标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