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临港新片区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以服务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建设为主线,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深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探索,进一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强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助力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到2035年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贡献金融力量。
上海临港新片区金融、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暨离岸贸易高质量发展推进会6月8日在洋山国贸大厦成功举办,备受关注的《临港新片区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金融规划”)和《临港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贸易规划”)正式发布。
金融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临港新片区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以服务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建设为主线,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深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探索,进一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强化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助力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到2035年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贡献金融力量。
根据金融规划,“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年均目标值为25%以上,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0%,达到国内主要金融中心城市平均水平。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类企业300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3000亿元。融资支持方面,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信贷支持规模达到1600亿元,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达到500亿元,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家。在跨境功能方面,“十四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新增跨境资金池60个,跨境融资额增长率年均目标值为30%,跨境结算量2025年达到4000亿元。
为此,金融规划围绕四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举措。四个方面分别是:第一,先行先试金融规则体系建设,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第二,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第三,全力优化实体经济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第四,构建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实现促发展和防风险相统一。
围绕金融规则体系建设,金融规划提出:第一,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行更大程度的金融压力测试,建立更多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交易机制和监管制度。第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探索推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在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不断提升经常项目可兑换便利性。第三,促进人民币离岸交易发展。搭建“人民币在岸—离岸循环机制”,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与“五个重要”相适应的离岸金融体系。第四,加快高能级要素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国家级大型场内贵金属储备仓库、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等平台,提升高端要素资源的价格影响力。
华略智库创始人任新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金融规划的各项务实举措,显示了上海“十四五”期间在金融开放的力度和广度上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如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吸引外资机构入驻等举措,都非常值得期待。而搭建“人民币在岸—离岸循环机制”的提法,显示临港新片区在金融发展方面将和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形成很好的错位和互补。
贸易规划明确,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达650亿元,跨境数字贸易额将实现年均增长5%,离岸贸易交易额将实现年均增长30%。
贸易规划提出,临港新片区将加快离岸贸易规模化发展,加强对离岸贸易的结算、税收等制度创新支持力度,建设离岸贸易创新发展实践区,不断增强新片区转口贸易功能,加强国际分拨中心中转集拼服务功能建设。推动数字贸易跨越式发展,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打造包含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及跨境支付服务在内的数字贸易综合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