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科技如何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栾笑语    2021-06-08 15:28:03    经济日报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金融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金融业已经成为数字技术应用最为深入、数字化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技术供给是当前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

“金融业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很多新技术都被迅速应用在金融领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向记者介绍,目前很多新技术加快融合,共同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比如,云计算可以支持金融业集约化运维IT资产,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精准营销、数据分析以及风控等方面发挥作用等。

数字技术能大幅提升金融机构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这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动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产业数字化的大潮中,金融业对数字化转型表现出了特殊的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源自数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与此同时,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并肩的新生产要素。可以说,谁能更好挖掘数据价值、抓住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陆志鹏表示:“金融机构同业和跨界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如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商业价值,已经成为整个金融业面临的普遍挑战。”

这种紧迫感,还源自金融供给与其他领域发展需求尚不匹配的现状。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无论是更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老难题,还是积极应对新技术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而催生出的新需求,金融机构都需要更灵活的组织架构、流程以及业务组织形式,这些都推动金融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探索解决之道。

发展的逻辑变了,发展的路径也要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认为,金融机构原来是靠规模效益,现在就要考虑以数据驱动创造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表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需围绕现存的问题展开,重点解决产业金融服务中的“痛点”。比如,面向中小企业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更为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金融机构自身业务运营的数字化,二是金融机构面对数字化的经营环境在业务和经营上需要作出的变革。”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况文川认为,相比金融机构自身业务的数字化,更具挑战的是面对数字化的环境,如何在战略、业务、流程甚至组织上推动变革。

就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态势,陆志鹏认为,金融业大数据底座的重心正在从“稳定”转向“安全”,大数据应用正在从“单点应用”转向“体系贯穿”,大数据生态正在从“独立发展”转向“开放合作”,这些变化对技术供给的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除了技术上的支撑,高峰认为,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关键在转变观念,从业者需对数字化转型有新的认知,建议金融机构需注重在“战略+执行”“业务+驱动”“自主+合作”上下功夫,在顶层设计、平台赋能、生态科技、持续迭代上有所作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持续向好尚需政策“再帮一把”
下一篇:种地,不妨合理利用算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