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银保监会机关5月份开出12份罚单 资金违规流向地产成“重灾区”

2021-06-07 10:38:26    人民网

(黄盛、实习生姜荟秀)日前,人民网通过梳理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发现,今年5月份,银保监会机关共开出12份针对个人或银行的行政处罚决定。

在这12份行政处罚中,有11份是针对银行做出的,共涉及5家银行。其中,华夏银行和渤海银行分别收到3份罚单,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收到2份罚单,东亚银行(中国)收到1份罚单。在被罚原因上,银行资金通过不规范贷款、理财产品等方式违规流入土地和地产市场是最高频问题,部分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因此被处以警告、罚款。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将增加市场炒作行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联合监管,加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银行和企业的责任,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多因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被罚

在5月的行政处罚中,华夏银行被罚没9830万元、渤海银行被罚没9720万元、中国银行被罚没8761.355万元、招商银行被罚没7170万元、东亚银行(中国)被罚没1000万,华夏银行青岛分行、渤海银行广州分行、渤海银行成都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因各种原因分别被罚没5万元。

在罚单详情中,5家银行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借贷管理不规范、理财产品管理不规范,资金违规流向地产领域。其中,东亚银行(中国)在被行政处罚的违法违规问题中,有11项与房地产行业相关。

在借贷项目上,中国银行、渤海银行、招商银行、东亚银行(中国)存在和房地产领域相关的不规范借贷。在贷款流程上,东亚银行(中国)由于贷款支付及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部分资金被挪用;渤海银行被罚的原因是,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未记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违规向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

在理财产品方面,5家银行均存在产品管理不规范、风控不到位、资金流向不合规的问题。比如,招商银行被罚原因包括理财产品之间风险隔离不到位;同业投资、理财资金等违规投向地价款或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理财资金违规提供棚改项目资本金融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担保;华夏银行存在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等问题;中国银行被处罚的原因包括,理财产品质押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有效性不足,理财资金违规投向土地储备项目、违规用于支付土地款或置换股东购地借款。

 

严打银行资金违规操作

“违规挪用银行资金并将其流向房地产市场,会给金融体系会造成重大潜在风险。”赵锡军表示,银行信贷、理财等资金违规流入地产市场,将加大市场风险,干扰疫情后经济发展秩序。

赵锡军认为,当下“六稳”“六保”成为金融行业重要工作之一。银行通过发放经营性贷款,可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但仍有机构及个人利用“政策空子”套取银行贷款等资金,偏离了靠金融支持企业恢复经营的初衷。

也正因此,银保监会对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房地产领域不断进行重拳打击。特别是去年1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和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明确了监管要求。今年3月,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严查银行资金违规进入楼房地产行业。

赵锡军表示,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加紧制定法规、加大严查打击违规力度,有利于资金用途的规范,确定银行、企业应负的责任。

 

实施多部门联合治理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责任首先在于“三查制度”的落实,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赵锡军表示,银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着“贷前审核不到位,贷后管理跟不上”的问题,信贷资金安全也就缺乏重要保障。再加上个别银行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导致贷款管理的“屏障”频频“失守”。

在5月的行政处罚中,东亚银行(中国)就涉及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未记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的问题;渤海银行存在违规向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问题,等等。

对此,赵锡军建议,银行并非借贷唯一主体,也难以完成对资金的全流程监管,要真正解决资金违规流向问题需要多部门联合监管。

“借贷企业挪用贷款如何发现、纠正,以及对不同银行账户资金流动监管,仍需要多部门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落地方案。”赵锡军说。

原标题:银保监会机关5月份开出12份罚单 资金违规流向地产成“重灾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居民消费持续恢复 5月社零增速回升可期
下一篇: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