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 宁波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2021-05-11 10:53:00    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2020年,宁波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4家、过会企业8家,创下历史最好水平。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的宁波板块已逼近百家,全国排名第七。截至2020年末,宁波每13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诞生一家A股上市公司,孵化效率在全国排名第五。

对宁波这座GDP破万亿元的经济大市而言,未来将如何撬动资源推动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宁波金融业如何助力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十四五”期间,宁波将如何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在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方面,宁波有哪些经验?近日,证券时报“献礼建党百年·资本市场风景线”采访团走进宁波,与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倪炜展开了一场高端对话,探究宁波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展望宁波金融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思路与蓝图,庆祝建党100周年。

 

补齐法人券商短板

银证保法人机构全覆盖

初步形成银证保法人机构全覆盖,其他功能性机构协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两大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相继落地、“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全面推进,A股上市公司总数稳居全国各城市前十……

在谈及宁波金融业“十三五”期间成果时,倪炜如数家珍,“甬兴证券的设立,填补了宁波过去14年本土法人券商的空白”。

10余年来,本土法人券商的缺失,一直是宁波金融业的遗憾。在中国证监会等部委指导下,宁波成功新设近十年来全国首家内资证券公司,补充了宁波金融机构版图缺失的关键一环,让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更加彰显。

目前,宁波已初步形成了银证保法人机构全覆盖,其他功能性机构协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截至2020年末,宁波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67家,其中金融法人机构34家,包括银行法人机构27家,证券法人机构3家,保险法人机构4家。

倪炜向证券时报采访团透露,各界对甬兴证券寄予厚望:“对宁波金融生态体系而言,甬兴证券不仅仅是一家证券公司,而是集聚各类中介机构和金融配套资源、推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甬兴证券将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奋斗三年,成为一家有特色的中等规模券商;努力六年,成为一家有价值的上市券商;发展十年,成为一家有竞争力的品牌券商。

设立本地法人券商不容易,办好本地法人券商、交出高质量金融改革创新成绩单更不容易。

未来,甬兴证券将按照“运行市场化、管理现代化、人才专业化、股权多元化”的原则,依托宁波在产业基础、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上的优势,“立足宁波、辐射长三角、面向全中国”,稳步拓展业务布局,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综合服务,努力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和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争取在宁波这个‘单项冠军之城’打造证券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建设成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发展的特色精品券商。”谈及未来,倪炜信心满满。

甬兴证券的落户,是宁波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宁波肩挑三大国家金融改革重任——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倪炜透露,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已累计巩固深化和新推出180余项创新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中国保险博物馆、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平台等一批保险功能型、创新型平台落地;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方面,宁波全国首创“道德银行”“信用报告评估”等融资模式,全国首推政策性担保“三免一减半”优惠措施,全国首推政策性小微企业复工防疫保险等。

倪炜还透露,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方面,宁波构建了“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以全天候、全流程、全覆盖方式监测宁波108万余家工商注册机构,并靶向定位,重点监测2.5万多家类金融机构,实现对线上线下所有工商注册企业非法集资防控和类金融机构风险监测的全覆盖。

一个个“宁波方案”、一串串“宁波解法”、一项项“宁波模式”被推广复制到浙江全省乃至全国。

 

梯队培育撬动资源

A股上市公司将突破百家

拥有较大经济体量的宁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同样硕果累累:直接融资连续五年保持千亿以上,其中,2020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十三五”期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6家,其中2020年新增14家上市公司和8家过会企业,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宁波国内外上市公司已达117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98家,全国排名第七。截至2020年末,宁波每13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诞生一家A股上市公司,孵化效率位居全国第五。

当被问及宁波上市公司资源为何如此丰富时,倪炜表示,主要是宁波产业集聚效应明显,高端制造集群发展,目前宁波A股上市公司行业覆盖面达28个,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55家,占比达56.1%。

“单项冠军成长喜人,宁波5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中,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达30家,涉及28家宁波上市公司,市值总和占宁波上市公司总市值三分之一。”倪炜说,一大批代表新动能、新经济、新业态的上市公司迅速崛起,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板块的龙头翘楚。

浙江“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倪炜表示,未来,宁波将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为“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资本力量,“力争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突破百家大关,庆祝建党100周年;力争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在全国争先进位”。

为完成上述目标,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已推出系列举措,夯实上市梯队培育工作,充分发挥甬兴证券、宁波股权交易中心、行业协会、金融顾问、资本市场联络员队伍等培育孵化作用,推动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冲入百亿、千亿市值榜单;简化企业上市办事流程,推进拟上市企业获得合法合规证明“一件事”改革,实现企业上市过程中需要办理的近二十个证明“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多方联办”;破解上市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持续跟踪重点拟上市企业需求,加强与证监会、交易所沟通,为企业上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新一轮“凤凰行动”宁波计划政策即将出台。倪炜透露,目前,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正与相关各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具体举措,拟出台“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升级版,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总数达200家,家数排名跻身全国前六,总市值进入全国前十。

资源培育方面,宁波将研究新设分层分级的市级拟上市企业培育库,常年动态保持200家以上拟上市企业规模,对质地优良、上市准备充分的企业,考虑予以特殊政策,鼓励其尽快上市。

今年年初,中国证监会同意浙江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榜上有名。自2016年成立以来,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坚守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定位,全力做好“融资+融智”特色服务,已成为宁波培育拟上市资源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截至2020年末,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及展示企业达2625家,为300余家企业实现各类融资超100亿元,上市企业培育数量和质量均处在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前列。

“宁波将抓住甬股交入围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之机,研究建立对接新三板绿色通道,借助沪深交易所打造上市规范培育体系,组建专门服务拟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金融顾问事务所机制等创新举措,争取在全国率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产业与金融协调共进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样板。”倪炜表示。

 

以党建为引领

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宁波金融业在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上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金融供需结构性矛盾还较为突出、金融改革试点创新力度和深度有待加强、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待优化等问题。

“‘十四五’期间,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突出党建引领,全面提振党员干部‘争先、创优、进位’精气神,以数字化改革赋能金融创新,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争规模、争进度、争满意度’为目标导向,全面开展金融‘扫需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构建全市金融治理格局,完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金融力量。”倪炜说。

宁波“十四五”规划提到,未来五年,宁波将高水平建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推动融资畅通工程迭代升级,实质性推进与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境外资本市场的对接合作,建设国际化程度高、辐射范围广的产业金融创新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

产业金融创新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将是“十四五”期间宁波金融业的主要目标。在去年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与新财富共同编制的《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中,宁波在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名单中,排名第12位。根据社科院发布的全国金融中心城市排名,宁波位列“潜在金融中心”第11位,计划单列市第2位,成为当年度上市位次最多的城市。

以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例,倪炜透露,宁波将打造“六一工程”,形成一批宁波特色、全国领先的普惠创新项目,建立政监金企全面参与试验区建设的普惠金融生态,打造普惠金融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样板”。

“六一工程”分别为:形成一批助推融资全覆盖的“宁波做法”,探索“贷款服务中心”建设;树立一批基于新业态的数字普惠品牌,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探索一条普惠金融参与社会治理的宁波路径,推行以“红锋信贷”为代表的“党建+金融”综合服务模式;复制推广一批普惠金融“示范”项目,开展普惠金融标准化建设;做强一批普惠金融要素服务平台,打造实体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一批试验区建设组织保障举措,健全联动工作机制。

2021年,宁波将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提高首贷户比重和信用贷款比重,新增民营企业贷款5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40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10%以上;完善数字支付服务体系,移动支付新增业务笔数30%;推动金融知识教育对社区和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还将在全市金融系统推进党课联讲、活动联办、服务联抓,推出百年党史专题学习、金融人物访谈和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党建对金融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倪炜向证券时报采访团透露。

做强本土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金融要素平台,加快现有法人机构综合化经营,积极争取金融牌照和开放试点;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金融要素供给体系,促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态协同发展;建设一体化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两山银行”;健全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宁波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版图上,宁波的座次有望再次攀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沪苏浙皖共同发起 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
下一篇:新型消费呈蓬勃发展态势 专家预计4月份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