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百余公里的交通干线,串联起京津冀三地的经济要地;一段仅需1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让货物中转“上天”“入海”更加便捷;一条34年前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至今仍在区域协同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条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堪称中国北方的“黄金通道”。
从无到有 “新”字成为当家招牌
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全线通车。28年来,这条全长142.69公里的交通“动脉”,方便着沿线人民的出行往来,也见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变迁。
在距离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段正西约20分钟车程的地方,一座跨省设立的临空新城“振翅欲飞”,一个个标志性建筑正拔地而起。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临空服务中心12栋单体建筑,有11栋已经封顶;起步区环城水系部分流域正在拓宽河道,5月中旬将初步具有景观效果;综合保税区服务中心已经封顶,6月底将具备封关运营条件;翔升路上,机动车道已铺设完毕,施工人员正在埋设地下管网。
“现在1600多名工人在现场施工,力争年内临空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中建八局工程师陈晓阳说,两年里,临空服务中心从无到有。今年年底,行政审批中心、会展中心、河北临空集团等一批单位进驻,这座航空新城正在从规划变成现实。
曾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马利生1970年来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看到京津塘高速公路修到亦庄,他和伙伴们感受到了发展机遇,有了建立开发区的想法。
从一片农田发展到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背靠京津塘高速公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文勇称,如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成为区域四大主导产业,“新”字成为区域发展的当家招牌,今年一季度,四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已过千亿元。
从小到大 “广”字成为最佳选择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近30年,考虑到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生产需求,这家公司将发展目光投向津冀。2014年,廊坊精雕科研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走进廊坊精雕科研生产基地,车间里传来隆隆的机器声,一台台定制化的高精密数控机床正在加紧生产。“科研生产基地选址,交通是重要一环。”廊坊精雕科研生产基地负责人宋涛说,从基地到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只需10分钟车程,产品经公路运到天津港后,可直接装船出口海外。
“如果单纯依靠北京生产基地,年内最大产能约5000台,目前廊坊基地的产能已达1.2万台。”宋涛说,2018年,公司在天津建立精密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未来,北京总部负责科研、天津基地制造零部件、廊坊基地整机生产。得益于交通和区位优势,三地制造业产业链得以延伸壮大。
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距离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收费站仅3公里。“考虑到交通因素,与公司合作的下游企业也在高速沿线。”公司副总经理李庆国说,把产品运到天津市西青区的下游企业,全程走京津塘高速公路,1小时15分钟就能送到。
“如今,企业很多客户在京津,部分专家在北京,产品出口依靠天津港。”李庆国说,企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受益者,也是践行者。依托“黄金通道”,延伸产业链、拓展广度与深度,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
从近到远 “快”字就是制胜法宝
作为中国北方“黄金通道”,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侧,5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产业布局由近及远,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天津港坐落于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一端,三地间的“陆海空”联运逐步深化。货物从船上卸运后离开港口,沿京津塘高速公路驶向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顺丰天津全自动中转枢纽。从这里,数十万件货物经过分拣、识别、扫描、传输,通过航空、铁路、公路等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顺丰天津全自动中转枢纽运营调度负责人帅伟表示,快递运输的时效是企业的“制胜法宝”。2020年该枢纽投入运营后,企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快件运输节省了时间,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快件可提前半个工作日送达。
“产品经京津塘高速公路可快速运抵天津港,并由此出口海外。”李庆国说,如今,公司生产的石英产品远销英国、日本、东南亚,也助推了京津冀地区的半导体、激光光电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全产业链布局。
如今,在京津冀地区,很多人过起了“双城生活”,上班出行的脚步由近到远。密布环绕的高速公路打通了区域协同的“脉络”,空间上的“一体化”转为时间上的“同城化”。依托一条又一条“黄金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这里交汇通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脚步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