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多部门政策组合拳加码 助力“三驾马车”跑出加速度

2021-04-12 09:34:26    证券日报

编者按: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即将公布,前两个月多项指标增长强劲,经济恢复态势明显,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今年以来的表现如何?在接下来的二季度又有哪些发力点?今日本报予以聚焦,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苏诗钰 刘萌

见习记者 杨洁

投资、消费、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带动经济恢复的效应已有所显现。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三驾马车”在拉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能。

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在即,接下来二季度相关工作又有哪些发力点?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给出如下答案。

 

投资: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

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收官,各分项数据具体表现如何,国家统计局将于本周陆续公布。记者梳理之前的数据注意到,就投资数据来看,较多机构认为,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5.0%,恢复性反弹后,一季度还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截至目前,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等21家机构对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幅度进行了预测,最小值为18.9%,最大值为41.7%,预测均值为26%。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固定资产投资1月份至3月份累计增速上行至26.4%。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相关的景气指标全面向好,比如专用设备的生产、新订单指数3月份均大于55%。央行一季度的银行家调查数据显示,一季度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上行至72.2%。另一方面,地产与基建相关的施工数据全面向好。建筑业3月份PMI大幅上行。水泥价格、螺纹表观消费量在3月中下旬开始大于2019年同期。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前三个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在24%左右。其中,预计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7%,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6%,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0%。从与2019年相比的两年复合增速看,仍是地产最为强劲,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偏弱,但从今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看,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走出相对基建和地产投资更好的趋势,与库存周期上半年回升相匹配。

另外,在重大项目开工方面,今年一季度多地都在积极行动,督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3月17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计开工36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823亿元。3月19日,云南省重大项目综合协调推进办公室组织召开了1月份至2月份重点行业投资项目运行调度会议,提出要落实“以月保季、以季保年”,逐月摸排本月新开工项目和下月计划开工项目情况,坚持结果导向,加强协同联动,确保各项投资任务按时序进度顺利完成。西安市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截至2月底,西安市47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807.7亿元,达年计划20.5%。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文雁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投资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应有之义。政府要结合地方实际,精准把握产业链定位,高效实现区域协同。转变地方投资理念、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先进技术与投资团队。

 

消费:多部门密集部署

新型消费将“挑大梁”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说消费是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那么新型消费就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4项政策措施,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商务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好2021年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其中指出,围绕“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全面促进消费”的主题,打造贯通全年、多元融合、模式创新、涵盖全域的消费促进新平台,推进常态化促消费活动取得新提升、新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

“这体现了我国加快促进消费回暖的决心,同时要把经济增长循环畅通的起点放到居民消费上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恢复慢于投资增速。需要全面促进消费回升,既需要采取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引导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还需要引导消费结构优化,全面促进消费回升,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疫情期间兴起的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型消费,展现出了强大的增长动能,在稳定消费市场繁荣、带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极大地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推动新型消费的壮大。而上述文件的发布以及多个部委的积极表态,无疑是对新型消费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为后续新消费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叠加线上线下融合进程的全面提速,以及国人新的消费习惯日益养成,未来新型消费将继续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不过,当前新型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指出,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滞后、流通网络不畅等问题凸显;行业发展不充分,部分政策制度供给与实际发展需求之间不匹配不契合;营商环境有待优化,准入限制不规范、平台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制约新经济健康发展。而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就是锚定这些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

“接下来,要加快推进《实施方案》的落实生效,尤其是在各行业领域设定更便利的政策支持细则,引导市场主体和消费者享受到新型消费带来增值服务和消费便利。同时,要加快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在市场监管、标准制定、消费者保护等法律法规上加强完善,切实保障培育新型消费的模式持续涌现,与时俱进地适应消费升级的发展趋势需要。”刘向东建议。

在付一夫看来,进一步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还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要继续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并且要针对行业中的乱象加强监管力度,如直播带货中的商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维权困难等。二是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网络、物联网建设的落地,完善农村地区与偏远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商贸流通的数字化升级。三是应当着力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出口:二季度

有望延续向好局面

出口作为“三驾马车”中的一部分,相关工作备受关注。2020年我国外贸逆势创新高,进出口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新纪录”。那么,今年一季度外贸形势如何?

“在政府、企业、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一季度中国外贸开局良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从商务部近期对2万多家外贸企业问卷调查来看,目前企业在手订单较去年有所改善,一半左右的企业认为减税降费、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等政策措施的获得感较强。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外需看,首先,今年全球经济复苏明显,工业复苏较前期有所加速,比去年同期明显好转,因此3月份工业部门外需仍然强劲。其次,以欧洲为代表的全球多个地区疫情反复,防疫物资需求下滑的速度较慢。第三,多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持续,财政政策资金大规模进入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在拉动通胀的同时,也会带动中国出口。从中国供给看,工业部门生产较2月份回升,产能利用率提升,订单交付速度有保证,但前期“就地过年”使得订单完成较好,订单积累较前期减少。

“总体看,由于前期订单快速交付,后续出口增速可能有所下滑,但欧美供需缺口仍具有刚性,宽松政策下的中下游需求增加,托底3月份中国出口继续增长。二季度,上下游外需和防疫物资需求依然较强劲,且基数效应仍存在,因此从同比看上半年出口高增长是比较确定的。”陶金进一步解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今大宗商品在一个景气周期中,说明当前全球需求旺盛,预计二季度将延续出口向好局面。

在盘和林看来,今年外贸行业较去年景气度更高,外贸企业当前的困难在于原材料上涨过快,海运成本在上升,同时部分国家疫情反复。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在2021年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用好已出台的政策,密切关注外贸形势变化和企业遇到的困难,积极研究储备政策,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如何进一步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陶金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长期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商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和成本下降,才能继续增加中国供给的竞争力和对国外需求的吸引力。同时在逆全球化和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点对点”改善更多的双边贸易关系,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相关国家加大开放力度,是一大突破口。短期看,下半年外需可能走弱,各类稳外贸的鼓励措施届时可适当加大力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元或已见底 升势仍存波折
下一篇:多位经济学家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速能达9%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