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国内车企今年前两月因缺芯减产5%至8%

2021-03-31 10:50:54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汽车芯片的供需矛盾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审视。”近日,证券时报汽车行业部主办“汽车产业如何破解缺‘芯’之痛”主题沙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在此次沙龙上表示,短期来看,汽车芯片的短缺,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无法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中长期来看,这是汽车产业链的“卡脖子”问题,产业界势必要高度重视,加速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供需错配或持续半年

“2020年11月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从部分国内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了解到汽车芯片供应不足的情况,就协会主要的会员企业进行了摸底。”李邵华透露,2021年1~2月,因芯片短缺问题,造成国内整车生产企业减产5%~8%。

全球范围内,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大众、通用和本田等车企,都已宣布在第一季度临时关闭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厂,这将导致该地区第一季度汽车产量减少23万辆,占比5.8%。同时,报告预计芯片短缺将造成欧洲汽车市场轻型车生产量减少20万辆,占比4.1%。

李邵华表示,目前芯片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不仅仅是汽车行业,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医疗仪器等领域也面临着芯片短缺问题。同时,这种供需失衡,也引起了各类芯片价格大幅上涨。

李邵华称,当前汽车芯片短缺问题,是多重因素所致,因此短期来看,是无法通过非市场手段来解决的。他预计,在未来半年甚至9个月的时间内,汽车芯片供需错配和不平衡问题还会持续存在,预计到今年三季度左右,才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新的供需平衡阶段。

“目前汽车企业均在努力调整芯片短缺车型的生产计划,以保证汽车产量不受影响或影响较小。”李邵华预计,2021年汽车产销会呈现“前紧后松”的态势,下半年产销量将随着芯片短缺的缓解得到提升。

 

破解“卡脖子”难题

李邵华指出,从中长期来看,汽车芯片是汽车产业链的“卡脖子”问题,因此要加速推进我国汽车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据他分析,目前我国汽车芯片产品面临着如下问题,包括:标准体系和验证手段的缺失;核心零部件企业的缺失;车规级芯片技术门槛高,导致企业难进入供应体系等。

因此,他建议整个产业可以围绕着六个层面破解汽车芯片的“卡脖子”难题。李邵华表示,首先,短期内政府与行业协会应当组织通过多方面渠道平抑芯片价格,稳定市场环境,杜绝囤货居奇、恶性竞价、抢夺资源等问题发生。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避免市场恐慌。长期来看,国产汽车芯片的发展,还需要国家层面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可考虑建立国产汽车芯片应用保护机制,引导更多厂商进入车规级市场。

同时,李邵华也希望,整个行业能够赋予汽车芯片产业充分的发展时间。据他透露,目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也应当将汽车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重点领域来看待,加大对汽车芯片企业的支持,明确发展总体目标。

在他看来,汽车芯片项目成长周期很长,从组建到盈利至少需要十年时间,这需要政府在政策支持上给予充分时间,以保证项目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具体到技术提升层面,李邵华表示,目前车规级芯片认证主要依据由美国汽车电子协会提出的AEC-Q认证标准,其认证周期长、费用高昂,应该尽快推进国产汽车芯片标准体系的建立,全面提升认证测试能力,以加速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互通。

“国产汽车芯片的发展,还需要从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李邵华指出,对国产汽车芯片的上车,还需要根据核心功能、生产流程的不同,进行分领域的引导和支持,以避免在重大领域的缺失和投入上的重复。同时,发展国产芯片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引进,相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鼓励国际芯片龙头企业在国内投资,以健全国内汽车芯片供应链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真刀真枪斩断经营贷炒楼利益链条
下一篇:直击就业市场招工之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