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9大专项行动——

制造服务业发展要提速了

邱海峰     2021-03-30 11:04:31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各部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提质升级。图为园区内一家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进行风叶壳外部补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彭 源摄 
 

集聚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积极打造家电销售和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关人士指出,此次出台的文件提出了制造服务业6个发展方向和9大专项行动,将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提速,有利于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局面,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

 

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

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此次《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制造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攀升,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不断巩固,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需要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洪群联说。

聚焦重点环节和领域,《意见》提出了6个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包括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服务型制造分会理事长陈斌认为,中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制造服务业要发挥专业优势,从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乃至成果转化等各个关键环节,通过协同创新、融合创新,为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加快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将实施九大专项行动

明确方向的同时,《意见》作出了具体工作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表示,通过修订措施、细化指引,《意见》提出了九大专项行动,为发展制造服务业制定了清晰的行动计划。

例如围绕市场主体,《意见》提出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实现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鼓励其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

此外,聚焦制造业“测不了、测不准”难题,提出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建设,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针对智能转型,提出在冶金、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实施成效突出、复制推广价值大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围绕绿色化改造,探索实施家电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目标制度,研究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资源环境绩效评价。

夏杰长认为,《意见》着眼于构建两业融合的生态体系,从生产要素、行业、区域、空间和制度等方面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有助于形成制造企业、制造服务企业、新兴技术服务机构与各级政府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系统。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为做好保障,《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在用地方面,《意见》明确,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产业用地模式,适应制造服务业发展。

“除了用地,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了‘1+X’证书试点,贯通制造服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有利于打破传统观念,促进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形成。”陈斌表示,此外,在组织保障、发展环境、开放合作、协同生态等方面也有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发展制造服务业,资金保障不可少。《意见》提出,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有效扩大知识产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

“这些保障措施,将为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洪群联说,展望未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持续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中国制造服务业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科技为小微企业“画像”
下一篇:中国“引力场”,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