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更好发挥他们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昨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达出重要信号。
政策春风拂面,让小微企业吃下“定心丸”:去年以来实施的支持小微企业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到今年底;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将更强调“分类施策”。对市场有前景、吸纳就业能力强,符合普惠型小微企业标准的民营小微企业,引导银行加大“首贷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期至年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很好地激励了地方中小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之所以延长实施期限,是因为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的退出,要根据疫情影响状况来最终确定。
“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明显,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受到影响。”曾刚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对相关政策和工具进行延期,尽可能继续发挥它们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的作用,非常有必要。这是当前经济金融状况、疫情状况和小微企业生存状况下,符合实际的选择,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确保小微企业融资的连续性。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考虑到小微企业在稳就业、保证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上述政策的延期,有利于让小微企业吃下“定心丸”。
他表示:“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保证了政策的灵活度。”
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要研究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曾刚认为“非常必要”。除了现有政策和工具之外,下一步需要针对受疫情影响特别严重的行业和主体,进行专项支持,这也更能体现现有政策的结构性特征。
服务民营企业
绝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稳民生、稳就业等方面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一系列金融稳企纾困的政策出台,惠及民营小微企业。从政策效果看,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总量增长明显。
记者昨日从银保监会获悉,截至2020年末,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同比增长30.9%,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增速达到54.8%。
但市场也反映,确实仍存在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下一步的政策,将更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分类施策”。记者获悉,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举措,重点推进政策落实,分类施策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比如,对主业突出、财务稳健、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要求银行坚持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大幅增加中长期资金支持,积极发展科技保险,持续改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支持创新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产品。
对市场有前景、吸纳就业能力强,符合普惠型小微企业标准的民营小微企业,延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引导银行加大“首贷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一企一策”采取支持处置措施,着力化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