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擦亮“锈带” “改”出活力

——我国最北国家级新区的振兴探索

强勇     2021-03-11 11:31:05    经济参考报

“锈带”,是一些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曾有印象。近年来,作为黑龙江省探索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试点,最北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聚焦转思想、转职能、转方式,重塑发展新环境,部分改革经验输出全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擦去思想“锈迹”

3月1日,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一片白雪覆盖的工地重现喧嚣,现代感十足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重新开工。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是深哈合作的首个“飞地”项目,一年多来建设突飞猛进。按照深圳与哈尔滨此前的规划,哈尔滨新区将以“飞地”为突破口,“带土移植”深圳的管理模式、产业项目,构建南北对口合作的范本。

“这种合作模式本身就是一次突破,用深圳模式管理园区,深圳企业到哈尔滨落地发展,不会有水土不服的感觉。”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刚说。

对标先进,敢闯敢试,哈尔滨新区把补齐思想短板作为首要任务。

新区总结出三大思想痼疾。一是夸大劣势,不识优势,导致自怨自艾和发展劲头不足;二是政府“包打天下”的惯性思维,重管理,轻市场;三是“长子心态”,既有自豪感等积极内容,也有部分怀旧心理、补偿心理、等靠心理。

振兴发展,“换脑”不能等。2018年以来,新区持续进行“新区意识”“新区标准”“新区精神”研讨,形成常态。与此同时,加大与发达地区互派干部的力度。

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主任王铁立在深圳挂职半年。他介绍,挂职经历打消了一些人认为南北差距大、追不了的抵触想法,黑龙江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但根本上还是靠自己。

新区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以实践探索促思想转变。

例如,新区试水以“飞地”模式与国家一类口岸抚远市合作,利用抚远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特点,实施“总部企业+口岸加工园区+境外原料基地+国际物流通道”跨境项目,既享受抚远口岸优势,又兼具哈尔滨新区的政策红利。

截至目前,哈尔滨新区是东北三省唯一的由行政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自由贸易试验片区“五区叠加”的改革创新实验田。

数据显示,2020年,哈尔滨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关键指标大幅上升,疫情之下经济运行逆势上扬。

 

“管住政府的手,放开企业的脚”

哈尔滨新区内塔吊林立,在一处工地上,世界500强企业正威国际集团投资150亿元建设的新一代材料技术产业园正在施工。

“在建的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高铁加工导线车间。”项目黑龙江负责人刘宏指着墙上的图纸说,产业园的土地、建设等相关证件办理仅16个工作日,节省了2个多月时间。

从过去两三个月到现在16个工作日,折射出营商环境之变。新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机制改革。

一年多来,宝能集团、万科集团、浙江东日等大企业均以超百亿元资金投资哈尔滨新区。“我们大胆改革,重构行政审批管理体系,管住政府的手,放开企业的脚,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新区党工委书记代守伦说。

创新体制机制,“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

行政效率不高、职权交叉、多头办理等是企业反映最集中的顽症。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惟乔说,传统行政服务中心模式解决了“进一门”的问题,但只是“场所集中”。新区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跨领域重构职能。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将承接的省、市、区三级487项行政许可事项的472项划入行政审批局集中审批。与之相对,全区35个区直部门33个“无审批”,审批、监管和执法“三权分离”,行政审批集中度97%,这一数据居全国前列。

哈尔滨新区整合原分属14个部门的执法人员、67项职能、3391项职权,在全国首创“一支队伍全能执法,队伍之外无执法”。新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蒋耀卿说,执法人员一次进企,多项检查,减少重复检查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有效避免了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

近两年来,新区完成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的改革100多项,多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

在全国率先施行“以照为主,承诺代证”、在省内首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刘惟乔说,“以照为主,承诺代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相关企业场所自主承诺后即可经营,原来前置环节层层核查15个工作日降为“0”。

“去年7月开始营业,掐指一算已经半年多了。”在哈尔滨新区学院路上的匠子智能宾馆,“老板娘”杨年辉笑着说。

杨年辉是哈尔滨首批享受“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政策的私营业主。2020年7月的一天,她和丈夫李宝城来到哈尔滨新区行政服务中心,等到下午离开时,开店所需的所有证照、手续都已经办好了。

“当天拿到了营业执照,再填一份线上的《公共场所卫生告知和承诺书》,就可以开门营业了。”他们说。

持续的营商环境改革为哈尔滨新区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空间。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海瀛说,新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当天完成注册,当天拿到执照,产品投产后还帮助推广。2020年,新区新增企业6179户,同比增长达22.97%。

 

“越早转型,越早受益”

传统动能减弱,新动能没能及时接续,这是困扰东北的症结之一。

记者在哈尔滨新区采访发现,这里的动力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的新动能正弥补过去“拼资源、靠投资”衰竭产生的动力真空。

2018年、2019年,新区GDP增速均领跑黑龙江省和各地市,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驱动力。受访干部表示,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再次表明,越早转型,越早受益。

哈尔滨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于宏说,肩负“重塑哈尔滨产业结构”使命的哈尔滨新区,正抛弃粗放的引资引项目模式,对资源重新配置,向科技创新倾斜。目前,新区已成为全省科技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被视为黑龙江“智谷”的新区科技创新城,汇聚了中船重工703所、通用电气(GE)哈尔滨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育成中心等数百家国内外研发机构。此间创业的一位业主告诉记者,科研机构本身具备人力要素,除此之外,制度、资金与生产空间,科技创新城最大程度满足了这几点。

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是新区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新区与高校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中心等平台,并从改革科技体制机制着手打破条框,鼓励高校院所创办经济实体,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提供科技服务的收益,同级财政全额返还,并给予人才股权、期权等奖励。

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脱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是唯一的东北企业。日前,政府1.2亿元资金拨付到哈尔滨科友半导体产业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丽说,新区对实现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优先给予支持,“真金白银”成为企业发展的“及时雨”。

政策优势、高技术产业聚集之势释放人才“虹吸效应”。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超过10亿部智能终端和数十万台网络设备提供安全防护,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吴高琪认为,知名IT企业聚集和成长,是新区吸引高端人才的硬件。

截至目前,哈尔滨新区全面放宽落户政策,从人才培养、引才、改进人才管理等六个层面开发人力资源,健全紧缺人才对口培养机制和特殊人才认定评价机制。2019年以来,新区吸引高层次人才上万人,数千名黑龙江籍人才回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完善信用体系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下一篇:被低估的葡萄酒产业该如何越过“冬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