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将有哪些新趋势

2021-03-02 09:47:26    光明日报

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将有哪些新趋势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热点话题

当前,我国新能源、芯片、5G等产业发展形势如何?互联网应用活跃,个人数据隐私应怎样保护?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爬坡过坎时期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过550万辆。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很激烈,在技术、品质、消费者感受上还有不少问题。

肖亚庆表示,今后要根据市场需要,特别是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制造水平,使新能源汽车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档次、再提高质量。另外,要通过电动化和智能网联进一步融合,开发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功能,并健全充电、停车等各项配套设施。

 

芯片产业发展有广阔市场

芯片是信息社会的基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6.5万家芯片相关企业。芯片供给能力广受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技术创新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艺、封装技术、关键设备材料等都有明显提升。据测算,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销售收入达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20%。

“疫情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芯片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市场。”田玉龙认为,总体来看,我国芯片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使其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营造全球协作的5G产业生态

“5G网络建设,中国是布局比较早的,无论是基站总量、网络质量,还是通信装备制造水平,可以说全球领先。”肖亚庆说。

肖亚庆介绍,目前,我国已建设超71.8万个5G基站,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用户规模快速攀升,5G终端连接数超过两亿;创新应用日益丰富,5G+超高清等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游戏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领域都在探索和实践。

肖亚庆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深化融合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开放合作。在新的发展过程中要营造全球协作的产业生态,营造更加安全、更加开放、更加互信的发展环境。

 

坚决下架拒不接受整治的App

当前,各种各样的手机App层出不穷,应用丰富多彩,给群众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与此同时,也有群众反映,一些App存在“麦克风权限滥用”“过度索取通讯录”等问题。

对此,工信部对App开展了专项整治,并发布了《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明确了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划出底线,明确红线。

“中国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态度是坚决的,法律是不断完善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肖亚庆说,今年还要继续延续整治工作,在个人信息保护过程中,对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坚决下架。同时,要提高技术装备能力,检测出信息保护的漏洞,让群众放心使用。

 

“强链”“补链”,增强产业链韧性

田玉龙认为,在完善的制造体系、强大的配套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力支撑下,2021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挑战,全球疫情走势、经济形势仍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断供、断链风险。

“我们已经开始进行梳理和分析,绘制重点产业链的图谱,找出空白点和弱项短板。”肖亚庆说,要精准设计、精准施策、夯实基础,做强优势集群,补齐突出短板,即“强链”“补链”,进一步增强产业链的韧性。

肖亚庆表示,未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记者 刘坤)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激发乡村振兴澎湃动能
下一篇:PMI数据显示 企业预期更加乐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