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借朋友手机偷偷转账? 构成盗窃罪!

2021-07-29 16:42:10   

朋友之间偶尔借用手机使用,本也是平常。但令王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好友文某三番五次借手机,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偷偷转走了自己帐户里的38000元……

2019年初,文某与王某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熟识后双方频繁来往,经常一同出行玩耍。交往中,文某心生歹念,偷偷记住了王某的密码,利用王某对其的信任,以自己手机没有电需要他人手机扫租充电宝为由,多次借王某手机使用,偷偷从王某的微信、支付宝账户内给自己转账,偷盗赃款共计38000元。每次转账后,文某便立即删除了转账记录,王某丝毫没有察觉账户异常,直到使用银行卡时才发现账户里的钱不见了。文某以为删除记录就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每笔银行流水都是文某犯罪的铁证。2021年7月22日,陕西省周至法院公开审理了该案,当庭宣判被告人文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40000元。

法官提示:随着手机支付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者纷纷开通密码支付、刷脸支付、指纹支付、小额免密码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新的支付方式对使用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的支付空间安全要求较低,支付环境更为开放、随意、快捷,增加了新的安全风险。因此,大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妥善保管、谨慎使用密码、指纹、面部识别软件,切勿轻易向他人透露手机解锁密码、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各类密码尽量差异化,提高破解难度,必要时定期更换手机密码,莫让居心不良之人有可乘之机。(程苗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执行110快速出击 成功扣押被保全轿车一辆
下一篇:紫阳法院:疫情不阻办案 微信调解异地离婚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