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市定边县人民法院速裁中心践行司法为民理念,走进当事人家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一张茶几桌上搭建了“审判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开庭审理,最终案件通过法庭调解得到解决,双方当事人就还款金额及还款时间达成了协议,有效化解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据悉,承办法官在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时得知被告因交通事故行动不便,且被告生活在农村,网络不发达无法通过视频远程参与庭审。为了方便当事人参加诉讼,承办法官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决定将法庭搬到当事人的家中,以几尺砖地,一张茶几搭建起了临时“审判庭”。经审理,承办法官总结明确了案件的争议焦点,引导原被告合理充分地表达诉讼意见,行使诉讼权利。在法庭调解环节,承办法官向双方当事人普及了相关法律规定,调解过程兼顾法理与情理。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化干戈为玉帛。
“非常感谢你们上门帮我解决问题,对于你们的工作态度我很感激,谢谢。”庭审后薛某某说到。
在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在配置高端庭审设备的同时,也不能彻底忽略最原始解决纠纷的手段。对于确有特殊情况难以到庭的当事人来说,有的不会使用相关电子产品且居住地网络不发达,难以实现“云开庭”,这就需要承办法官深入基层,巡回开庭,减轻当事人诉累。
定边县法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审判活动,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审理案件,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向基层群众传递了司法为民的情怀,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正义的同时,也感受到司法温情、司法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