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长安画派进京展60周年。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主办的“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将于2020年12月25日15:00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
“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从中国美术馆藏品中选出的陕西艺术家作品及曾在陕西生活工作过的各时期艺术家作品,包括“长安画派”大师在内的81人的87件作品回长安展出。作品种类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宣传画等,其中大部分作品首次回到长安。为了清晰地梳理历史脉络,呈现不同时段陕西美术的面貌和风采,本次展览分为三大版块:开派拓新、传承创变、多元融汇。
开派拓新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革命文艺家及汇聚三秦大地的传统文人艺术家群体,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向的引领下,以高昂的创作激情和全新的表现手法描绘火热的新生活,讴歌劳动人民,图写山河新貌,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异彩纷呈的华章。
这一时期,中国画成就最为突出,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为代表,倡导“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理念,不仅展现了革命与时代的宏伟画卷,而且在深植生活、描绘黄土高原人文风情的同时对民族传统作转化性的创新,树立了雄浑朴厚的艺术风貌,使“长安画派”异军突起、响震画坛,成为新中国三大地域画派之一。
其中,石鲁的《转战陕北》《东方欲晓》、赵望云的《祁连山》《终南山》系列都已成为时代和地域的艺术经典;与长安画派紧密相关的黄胄创作了《洪荒风雪》《赶集》等,在激情书写中表现了高原的豪迈与欢歌;随后的刘文西以《祖孙四代》为陕北农民造像,在朴质塑造中反映出人与土地重新结合的力量之美。
此外,油画创作也展现出新的时代气质,蔡亮的《延安火炬》在写实表现中传达出革命的理想主义。
石鲁 《东方欲晓》 国画 1961年 83.6×68.6cm
赵望云 《延安归来》 国画 1963年 116.5×67.5cm
何海霞 《黄河禹门口》 国画 1959年 152.4×71cm
刘文西 《祖孙四代》 国画 1962年 119×96.6cm
蔡亮 《延安火炬》 油画 1972年 127×317cm
传承创变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理性思考和个性表达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三秦大地画家群体在新的创作征程上,一方面继续传承“长安画派”的创新精神,在对丰厚传统的重新挖掘中寻绎可供参鉴的艺术资源,在对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的直觉观照中寻找新的感发契机;另一方面深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多样借鉴,丰富其表现形态,使之在反思与批判中别具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
“85美术新潮”前后,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传入,新的观念、形态激发着艺术家们重新对历史、现实、传统做出个人性的解读,同时展开更具现代意味的语言形态试验:或是形构重组、造势凝魂;或在现实描绘中注入人文温度与人道关怀;或墨彩大写,表现生命张力;或从自然山水中提纯形式,形成交响韵律。而油画、版画、雕塑等也都呈现出更新的形式探索和生活趣味。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陕西美术家多植根厚土,从民族传统的象征性表达和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再出发,在思辨与抉择中更注重传承中的自觉创变。
杨力舟、王迎春《太行铁壁》 国画 1984年 178x190cm
郭全忠 《万语千言》 国画 1979年 224x122.5cm
谢振瓯 《大唐伎乐图》 国画 1983年 174×98cm
王有政 《捏扁食》 国画 1984年 115×190cm
多元融汇
虽然地处一隅,但随着全国整个文艺思想的开放与艺术探索的深入,陕西美术家或是走出去、或是请进来,一面不断地回望,一面不断地开拓,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一代中青年艺术家融古汇今,眼界宽广,思维活跃,特别是在经历了现代艺术思潮的洗礼后,他们认识到艺术创作自我表达的重要性,并在自我表达中试图打通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等等之间的界隔与限制,向内的融贯统一与向外的多元表达形成两种相反相成的张力,使得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陕西美术创作生态呈现出多元融汇的蓬勃势态。
邢庆仁 《玫瑰色回忆》 国画 1989年 180x16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