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颐和园开放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 展示中国农桑文化

魏梦佳    2020-12-04 11:18:47    新华网

正值颐和园建园270周年,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历史文化展经过近一年的升级改造后于1日重新向游客开放。展览通过大量的展品、历史照片、历史绘画和珍贵档案,讲述了颐和园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生动展现中国以耕、织为代表的农桑文化。

耕织图景区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颐和园在清漪园时期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据悉,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乾隆皇帝在造园时还特意将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淳朴清幽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耕织文化景观,由此被命名为“耕织图”。

此次展览共设有7个展厅,分为“耕织图”沧桑、昆明湖水操学堂悲歌、耕织图的再现、清代皇家园林石作工艺四大主题。通过丰富的图文展陈,游客不仅能了解到耕织图景区的历史变迁、景观风貌,还能了解清政府在此兴建昆明湖水操学堂的始末,感悟历史的风云变幻。

颐和园文物管理科主任隗丽佳介绍,通过对展区的改造升级,展览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0%,达到584平方米。为了寓教于乐,颐和园还利用现代化数字展览展示方式,增设了二维码导览、数字沙盘动态投影、耕织图大事记交互投影、互动式触控农具等科普互动展陈方式,使展览方式更加生动。

据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耕织图曾遭到严重破坏;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20世纪90年代末,耕织图综合整治工程得以实施;2004年,耕织图景区正式开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本就有自己的“素描”法则
下一篇:雕塑《阳光下的牛》入藏中国美术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