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占地27000多平方米的武汉杂技厅剧场内,灯光闪烁,音乐回荡。在舞台灯光的聚焦下,演员们依次登场,一如往常般将坚毅的目光投向观众席的方位。观众席空无一人,近2600个鲜红色的坐席被防尘布蒙着,已落上了一层浮灰。
因疫情防控需要,这家风靡武汉、享誉海内外的武汉杂技团试转型并推出线上公益演出,演员们也首次试水“云剧场”直播。
在哔哩哔哩网络平台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中,多个“金牌”节目——力量、滚环、晃管、魔术、顶碗、绸吊等接连上演。串场主持人、武汉杂技团演员黎初坐在观众席中,穿插介绍和普及杂技艺术的相关知识。弹幕和留言滚动显示赞叹和鼓励的话语。
“顶碗”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一项杂技演出。两位女孩身着红色花饰服装,踏着神秘的音乐并列登上舞台正中央。23岁的演员黄晓琳头顶数个叠放的碗,在“底座”刘诗艺的支撑和辅助下,完成六个高难度动作。两人始终面带微笑。
为了这一刻的网络直播,武汉杂技团参演演员自4月8日复工以来,每天坚持常规训练。记者看到,在两周的彩排中,尽管长时间的休息导致身体恢复缓慢,但所有演员还是戴着口罩尽力完成每一个高难度动作。
个头娇小的“尖子”黄晓琳和老搭档刘诗艺已合作8年多。在疫情期间,她们几乎每天都在家练功,并通过视频互相督促。 “在家活动范围比较小,只能压压腿、拉拉筋,做些基本功练习。” 黄晓琳说,从来没有连续休息过这么久,在家期间,自己长胖了五斤,恢复训练后,常感到疲惫。
“戴着口罩训练比平时的负荷感要多一倍。”刘诗艺告诉记者,最后一个“头上单手顶”的动作难度最大,极易失误,好在当天直播中,她们出色完成了表演。
因疫情隔离而“业务”生疏的还有吴松涛圈养的鸽子。他打趣地告诉记者,“‘停飞’了四个月,鸽子都不太会绕场飞了。”吴松涛是武汉杂技团国家一级演员、国际金奖魔术师。他非常看重这次演出。“舞台是演员的生命。如果没有舞台,那就失去了意义,作为演员的意义。”他对记者说。
往年的4月至7月,是武汉杂技团最为繁忙的演出季之一。成立于1950年的武汉杂技团是国内具有雄厚技艺实力的知名杂技艺术表演团体。两年一届的武汉国际杂技节已在此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每当赛季来临,世界各地的杂技演员都带着精心筹备的节目来到武汉。
武汉杂技团业务副团长陈健说,首场直播是迈开转型的第一步。虽然3800人次的实时观看量与他的期待值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团队已计划好了未来两个月内连续直播演出,每周末三场,充分提升演员们的演出热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各大文艺院团纷纷触“云”,以线上看戏、现场直播等全新的方式与观众“云见面”。新的形式开拓了大众欣赏经典艺术作品的新渠道,为“文艺复兴”带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