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紫禁城建城600年暨徽班进京230周年,11月26日,由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故宫宫廷戏曲研究所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宫廷戏曲学术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本次论坛探讨宫廷戏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参与到宫廷戏曲的研究中来,推动宫廷文化研究和宫廷戏曲研究。
论坛现场 尚毅/摄影
宫廷戏曲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回顾了故宫与明清宫廷戏曲的发展脉络,肯定了近年来关于宫廷戏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加强对道具、戏服等文物方面的研究。万平表示,自2014年宫廷戏曲研究所建立以来,宫廷戏曲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现今的“全媒体时代”和跨文化交流环境下,要更好的阐述宫廷戏曲文化,为新时代奉献更丰厚的研究成果。
讨论宫廷戏,不能不谈论徽班进京与京剧的传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华斌《走向北京—徽班进京与京剧的形成》为题介绍了徽班进京之后与北京相关联的现象。丁汝芹进行了《徽班进京,清廷精心构建平台》一文的演讲,认为往常论著中将徽班北上当做纯粹的民间自发行为,不免有失偏颇。从各类史料当中重新审视可以发现,这是一次出自清廷官方的倡导、指挥和组织,并且安排的缜密有序,是各地方戏曲交汇盛典。清廷不仅为清代地方戏曲艺术的蓬勃发展拓宽了空间,也为凝集着古典戏剧艺术精华的全国性剧种京剧的诞生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廷信、富连成社叶氏家族后人叶金森等都详细讲述了京剧动用了从江湖到庙堂社会各阶层力量,历经百余年进行的艺术大融汇过程。
故宫博物院宫廷戏曲研究所自2014年10月15日成立以来,系统梳理了故宫博物院所藏剧本、档案等文献史料,下一步将针对戏服、道具等戏曲文物加大研究力度,并期待研究过程中寻找和构建戏曲艺术对外传播的科学模式,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此次论坛也是宫廷戏曲研究所继2015年成功举办“宫廷戏曲研究论坛”后主办的又一宫廷戏曲研究盛会,今后还将继续为宫廷戏曲研究者搭建起更多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