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后胜利到达陕北。当时,日本侵略者正在加紧侵略步伐,阴谋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而国民党政府却继续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调集几十万大军对陕北苏区大举进犯,妄图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消灭。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将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转变党的策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提出了“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出师河北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的政治宣言。
从1936年1月开始,红军各路东征部队迅速隐蔽地集结到黄河岸边,进行渡河准备。此次东征首先要突破阎锡山率领的晋军的黄河防线。但由于国民党军的封锁,当时能筹集到的渡船有限。为了顺利渡河,红军指战员向当地民众积极寻求帮助。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红军设法搞到了一批羊皮胎,并用它们做成羊皮筏子,作为渡河工具,又在群众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使用技巧。
1936年2月20日,红军将士从北起绥德沟口、南至清涧河口50余公里的黄河沿岸渡河。当时,黄河天险为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严密封锁。渡河战役打响时,黄河上冰凌翻滚、河水刺骨。红军突击队员在夜色的掩护下,划着羊皮筏子,顺着小河汊进入黄河,躲避着冰凌撞击,冒着对岸敌人的射击奋勇前进。经过一番拼搏,红军战士首先突破了石楼县贺家凹渡口,一举突破了阎锡山军队自称“固若金汤”的黄河防线。经过激战,突击队消灭了敌人从河边到山脚的全部碉堡,把晋军的河防撕开了一道缺口。抢占滩头阵地后,红军一面乘胜扩大战果,一面立即派人划着羊皮筏子回到对岸,接应后续部队。
随着羊皮筏子在黄河上穿梭,红军主力源源渡河,胜利突破黄河天险,并继续扩大战果,于拂晓时分长驱东进,进占沿河晋军阵地。
红军突破黄河天险后,一路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万余人,俘敌4000余人;同时,东征红军沿途发动群众,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建立了县、乡、村苏维埃政权,发展了中共地方党组织,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