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瘟疫病菌是通过老鼠来传播的,它的传播能力特别强、传播速度特别快,感染者往往于数小时到两三天之间丧命,这种瘟疫就是鼠疫。染上鼠疫的患者会高烧不退且神经错乱,身上会出现黑色斑点,死后尸体全身发黑,故此鼠疫又被称为“黑死病”。
全世界的梦魇
这种病菌何时传给人类?现已不可考其具体时日。第一次有史载的鼠疫大暴发发生在公元6世纪左右。首先屠戮了埃及的重要城市培琉喜阿姆,并很快传入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鼠疫在城内每日杀戮人口5000以上,很快就夺取了拜占庭帝国约1/4人口的生命。昔日的名城毁于一旦。
541—717年,鼠疫沿陆海贸易扩散到了西欧与大不列颠。所到之处,2500—5000万人因此丧生,地中海贸易遭受重创。
鼠疫于14世纪20年代再次在中亚大暴发,并由此席卷欧亚非三洲,持续数百年之久。这次鼠疫来得更加凶猛,仅1347—1350年期间,欧洲就有2000万人死于鼠疫,中东地区至少有1/3的人因鼠疫而丧命,疫区人口寿命急剧降落到20岁左右。
黑死病的流行最终导致欧洲人口下降了3成,带走了至少1亿人的生命。在《十日谈》里,卜伽丘曾详细地描绘过1348年鼠疫发生在美丽的佛罗伦萨的场景:无论白天黑夜,许多人走着走着就倒毙在路上,还有许多人死在了家里,尸体腐烂,发出臭味,天亮以后,家家户户门口都堆满了尸体。整个城市死了10万人以上……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叙利亚,如果在雅法以及阿克城消灭敌军主力,就可以完成这次东征大业。但是在激战中,全军遍染鼠疫,大量军士死亡,士兵们拒绝踩着战友的腐烂尸体前进,拿破仑不得不因此而提前撤兵。
鼠疫,是全世界的梦魇。
鼠疫加速明朝灭亡
鼠疫在中国的暴发,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明朝灭亡。而明政府战败的原因,据史料证实,是因为北京城内暴发了大规模的鼠疫。一城皆病,无法抵抗。
当时的北京城,是一座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多、已经毫无反抗之力的城市。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九《甲申之变》中记载,当时“京师内外城堞凡十五万四千有奇。京营兵疫,其精锐又太监选去,登陴羸弱五六万人,内阉数千人,守陴不充”。京营兵士在遭受鼠疫侵袭之后,元气大伤,以至于北京城墙上,平均每3个垛口才有一个羸弱的士兵守卫,又怎么可能抵挡住李自成精锐之师的进攻呢?事实上,北京城是不攻而克的。
对于这一场瘟疫,《明史·五行志》记载当年情况说:“京师大疫。”骆养性于第二年追记瘟疫的情况,道:“昨年京师瘟疫大作。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崇祯时人刘尚友在《定思小纪》一文中描写了京城瘟疫的惨状:“夏秋大疫,人偶生一赘肉隆起,数刻立死。谓之疙瘩瘟。都人患此者十四五(都城里的人有40%—50%的患病率)。至春间又有呕血者,亦半日死,或一家数人并死。”“疙瘩瘟”即腺鼠疫之古称,盖因人感染腺鼠疫后会有淋巴结凸起的症状。
其他几条记载表明这一轮瘟疫的流行已经遍及北京周边。如在顺天府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疙疽”,即腺鼠疫。
昌平州的记载相同,“十六年大疫,名曰‘疙疸病’,见则死,至有灭门者”。
在保定府的雄县,“郡属大疫,雄县瘟疫甚行,人心惊畏。吊问之礼几废”。
明末鼠疫的疫源地在山西长城口外荒无人烟的草原,病菌宿主是长爪沙鼠。草原地广人稀,当地人以游牧为主,本来较少接触到啮齿类动物,但当人类大规模的主动进入这一区域时,平衡就被打破了,嘉靖时期汉族移民开始对山西长城口外的蒙古草原实施移民开垦,扰乱了当地长爪沙鼠的生态环境,人、鼠接触增多,染疫可能性增大。万历八年起,山西大同开始大规模流行鼠疫。此外,灾荒之年,灾民们有到长爪沙鼠聚集地挖取鼠穴储粮的做法,不仅有可能接触到长爪沙鼠,而且有可能带回大量穴中的疫蚤。带回的病菌传给家鼠,又进一步加剧了疫情的蔓延。各地鼠疫此起彼伏、疫情连绵不断。
一场鼠疫,一国皆亡。千里江山,毁于鼠穴,小小老鼠间接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晚清政府抗击鼠疫
1910年,鼠疫再次袭来,疫灾迅速蔓延了整个东三省,带走了6万多条生命。随着疫情的扩散,日、俄提出: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派出专家与军队来接管东北。
疫情“如水泻地,似火燎原”,清政府当局紧急派遣学成归国的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前往哈尔滨抗击鼠疫。
通过对病死者尸体的秘密解剖,伍连德认识到这是一种极其险恶的、通过空气飞沫而人传人的肺鼠疫。他提出,“当前扑灭瘟疫的所有努力应该集中在流动人群和居民中”,请求朝廷派出大量人力物力,做出以下五条措施。
其一,对整个东北进行封城。1911年1月13日,清廷下令封锁山海关,任何出入山海关的人都必须在军士的看守下滞留5日,确定了没被感染才可放行。
其二,严格管制铁路交通。1月14日至1月19日,陆续封停南满铁路与东清铁路。1月21日,京津铁路全面停运。
其三,推行口罩。伍连德设计并下令赶制了大量口罩,以阻断病菌通过呼吸道传播。伍连德后来追忆此举时说:“在疫情猖獗时,防护口罩被证明最有用。”
其四,分区管控。每个区配备必需的医生、物资及警察。不同区的居民佩戴不同颜色的证章,每种颜色只许在本区内活动。
其五,建立“鼠疫医院”。伍连德要求当地官员提供大量房舍,作为急性患者的救治医院。他还第一个提出“疑似患者”的概念,将疑似病人也集中隔离,每日检查。此外,他还设计了细致的消毒、清理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由此,东北疫情很快迎来了转机。3月1日,哈尔滨首先出现了零死亡。4月23日,清政府宣布东三省的疫情已经被全部清除。
这一次,中国人成功地扑灭了这场“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前后只用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
新中国对鼠疫的大力研究与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防止鼠疫的发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979年,内蒙古鼠疫防治所科研人员刘纪等人为了研究鼠疫通过疫蚤传播的规律,在自己身上做跳蚤人体叮咬实验。据统计,1979年间,在内蒙古鼠疫防治所,共有10余名科研人员主动参与跳蚤人体叮咬实验。他们写下绝命书,自愿承担风险,裸露皮肤,让可能携带鼠疫的跳蚤自由叮咬。
1980年代中期,中国一共有像刘纪这样的数千名鼠疫研究工作者在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十大鼠疫疫源地进行科研工作。15年后,他们的工作成果被集合成《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中国鼠疫传播的规律被彻底掌握,全国各地防疫工作者获得了一整套防治鼠疫的标准操作手册。有了这套手册,鼠疫疫情传播到鼠传鼠就会被提前隔离,并扼杀。
今天,我们对鼠疫已经有了很好的防治能力,但这并不是说,鼠疫已经完全停止了对人类的攻击。2019年底,我国成功将一场鼠疫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鼠疫防治工作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