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一封信珍藏的红色记忆——

刘少奇在家乡的44天:开展湖南农村调查

2020-01-15 11:00:10    湖南日报

“湖南农村的房屋问题,是一个目前就需要处理、而要在二三年内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调查组在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关于房屋情况的调查和处理意见,可以作为各地处理农村房屋问题的参考,请你考虑,是否可将这个文件发给各地?如你决定印发,请送我四份,并送中央书记处若干份。”

这封简明扼要的信件,写在一张双线格的“中共湖南省委会会议记录纸”上。落款是“刘少奇”,日期为“五月一日”。

这封信,是刘少奇在湖南进行农村调查期间,写给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

目前,信件原件保存在湖南省档案馆,成为馆里珍贵的历史档案,也是一段珍藏的红色记忆。

刘少奇为什么要回湖南开展农村调查,为期44天的调查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这次农村调查在湖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记者近日前往宁乡市和长沙县进行了采访。

国家主席为何带头下乡搞调查研究

85岁的李德章老人,目前家住宁乡市炭子冲村柘木冲组。1961年,李德章还只有27岁,在柘木冲食堂担任事务长。他记得,食堂有七八十人一起吃饭,每人一餐只有2两米,根本吃不饱。

这样的情形,当时在全国都存在。

1959年至1961年,全国范围内粮食连年减产,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的非常时期,许多人忍饥挨饿,并有患浮肿病等现象发生。

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总结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正式确定对国民经济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来到天津、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市调查研究。

1961年4月2日至5月15日,刘少奇来到湖南,先后赴宁乡和长沙县的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花明楼炭子冲大队,开展了为期44天的农村调查。

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小学生

为了听到真话,刘少奇轻车简从,到群众中间去,睡门板,铺稻草,和乡亲们吃住在一起。

李德章的父亲李桂生,是刘少奇儿时一道放牛的伙伴。刘少奇回到家乡花明楼炭子冲,就曾经特意约见了这位儿时的伙伴。

2019年12月底,李德章坐在自家堂屋里,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那是1961年5月的一个傍晚,李德章的父亲在公社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刘少奇的旧居门口。这时,他才知道是刘少奇主席回来了。

“这一次是单独和我父亲聊,之后少奇主席又亲自到了父亲看守的牛棚。”李德章告诉记者。

就是那一次,李桂生坦率地告诉刘少奇主席:“去年粮食减产,干旱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的。我讲直话,三分是天灾,七分是人祸。”

父亲提及的一个细节,李德章印象很深:刘少奇主席把公社几位老人请去座谈。在父老乡亲面前,少奇主席取下蓝布帽子,露出满头银发,毕恭毕敬向乡亲们鞠躬,恳请乡亲们讲真话,他说:“看到乡亲们生活很苦,作为国家主席,我深感对不起大家,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刘少奇主席的态度让乡亲们放下了顾虑,说出了心里话。

在长沙县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讲解员为记者详细讲述了另一个故事。

在天华大队,刘少奇从干部那里听不到真话,就采取“两工换一工”(即两个中央调查组工作人员下田劳动,换1个社员来开会)的办法,从田里叫来8个社员开座谈会。

为了让社员敞开心扉,刘少奇诚恳地对他们说:“我们这次下来,是来当群众的小学生,你们一定要讲真话、讲心里话。好话、坏话都要听,就是骂我们的话,包括骂我这个刘少奇的话也要听,要把基层最真实情况反映给中央。”

实事求是解决公共食堂、房屋等问题

在调查研究中,刘少奇发现,公共食堂的问题、房屋问题,是当前农村存在的共性问题。

以天华大队为例。天华大队共有15个公共食堂,社员集中食宿,但人均口粮仅300多斤,社员生活极度困难,严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深入扎实的调查,使刘少奇得出应解散公共食堂的结论。刘少奇一针见血地说:“食堂是强制组织起来的,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阵地,而是平均主义的阵地。”于是,天华大队在全国率先解散公共食堂。

房屋问题也是天华大队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年4月27日,中央调查组就天华大队房屋情况和处理意见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天华大队现在社员的住房不到原有房屋的一半。房屋减少的原因,一部分是被公路局养路队、养猪场、公共食堂等占用,一部分是被拆毁或空置。

调查组和大队干部通过研究,提出一个初步处理方案。刘少奇对这个方案很重视,致信张平化,提出该方案可以作为各地处理农村房屋问题的参考。接到刘少奇指示的当天,湖南省委将此信和中央调查组的报告转发全省。

刘少奇主席在天华大队呆了18天,他践行的“实事求是”精神则在天华落地生了根。

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的彭运珍娭毑当年是大队综合工厂厂长,麻利能干。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座谈会时,她没敢发言。晚上回去,她躺在床上琢磨:“主席说要实事求是,说实话,总是不会犯错误的。”第二次参加座谈会,她大着胆子发了言。

采访中,这位84岁的老党员告诉记者,50多年过去,“实事求是”这4个字,她始终记在心中,也见证了共产党人是如何践行实事求是精神建设家园的。如今,天华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湖南日报记者 苏莉 通讯员 王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蔡笃强:抓捕罪犯 奋不顾身
下一篇:刘愿庵:越是艰险越向前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