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建在“家门口”的幸福

今年底上海公园总数将超过400座

2020-12-15 15:25:46    上观新闻

5年前的初秋,要一睹“网红”粉黛乱子草的芳容,家住浦东南路的倪阿姨要坐近80公里的车去金山。5年后,踱步最多20分钟,黄浦江东岸滨江沿线的多座公园就有粉黛乱子草。倪阿姨的“追粉之旅”不再折腾。

越来越多上海市民都有类似获得感。在他们看来,上海近几年的绿意似乎一下子就在身边“喷涌而出”。

一组数据印证了这种普遍的获得感。2015年底,上海仅有165座城市公园。截至今年8月,这一数字已经翻倍,品类也多了:上海不仅有352座城市公园,还有7座郊野公园和4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到今年底,上海公园总数将超过400座,向“公园里的城市”又迈进了一大步。

既要数量更要品质

回望近5年,上海这座城市编织绿意的决心和力度,都堪称“空前”。预计到今年底,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8.5平方米。继“一双鞋”“一页报”“一张床”后,不少市民对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有了全新的形象比喻——“一间房”。

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世界知名的城市公园,从不只追求“多”和“大”,公园的生态效应和“以人为本”才是规划建设的重点。

深谙这一点,上海近年来新建或改造的公园绿地不断提升其生态品质和服务功能。

2018年11月,上海桃浦中央绿地部分建成并试运营开放。这一绿地是近年来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项目,未来总规模预计将拓展至100万平方米左右。

但这片绿地重点不在大,其总体景观方案极其重视人与自然的交互。设计中融入了传统书法、舞蹈和太极艺术,既有起伏的地形,也有蜿蜒的水系,还有“上海市中心第二高山”,行云流水般起伏的动态空间酷似一幅连续变化、层叠展开的山水长卷,吸引市民游客去探秘。

今年8月开工的“上海大花园”也延续了上海打造生态空间的工匠精神。

“上海大花园”有一大功能,就是推广普及经过驯化、在上海适应性良好的新优品种植物,它们经过“生存考验”,能大量应用到城市绿化中去,更能走上居民的窗台、阳台,播撒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幸福”。

建设“家门口”的幸福

曾经看花只能往郊野跑,随着一处处口袋公园的落地,上海市民在“家门口”踏青赏花的愿望正逐一实现,成为上海“十三五”公园绿地建设“以人为本”的缩影。

截至2019年底,上海已建成151个口袋公园,数量比2018年底增加了66%。今年,又有50座口袋公园计划落成。这些市民“家门口”的小型绿色公共空间,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的均衡性,更是公众生态获得感最直接的源泉。

口袋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常以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休憩、社交所用。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等都是口袋公园的一种形式。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多数口袋公园要“见缝插针”,充分利用一些城市的“边角料”改造而成,加之周边市民的殷切期望,倒逼着规划设计和建设者们“螺蛳壳里做道场”。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九里亭街道杜巷小区居民项忠本总爱往家附近的口袋公园跑,坐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看着缓缓流淌的亭子泾河,“不要太惬意哦!”

可就在今年6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走不进的荒地。一下大雨,周边道路便泥水横流。经过整治,这片5000平方米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口袋公园,8000多名小区居民直接受益。

通州路上的童梦园才1000平方米出头,却因为毗邻居住区、幼儿园、商业广场,要兼顾多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因此,所有设施都力求有多重功能。

比如,在塑胶步道上喷涂含有英文字母的方格,让孩子能玩“跳房子”的游戏;灌木和小广场之间的隔离栏,嵌入了卡通动物头像、黑板和哈哈镜,老少皆宜;金属廊架安装了照明灯,白天则是爬藤植物覆盖的“遮阳伞”;花坛故意降低高度,边缘做成高低错落的流水型,让大人和小孩舒适地“对号入座”。

凝聚社会共治智慧

高品质的公园绿地,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既是享受者,也是“建设者”。尤其是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更离不开沿线居民和单位的支持配合。

芳草园和清溪园是闵行区新建的两座口袋公园,一度因为部分区域“踩”在了莘庄镇政府、闵行区绿化市容局等单位的围墙内,在规划设计上进退两难。为了给绿色空间让道,沿线单位主动把围墙后撤了8米。事后,许多居民才知道,其实退5米已经足够,但这些单位仍坚持再多挤出一些空间,让他们非常感动。

和谐的氛围贯穿了整个建设过程,建设者和受益者有商有量,最终化成了清溪园内多个因地制宜又充满乡土情结的景点。周边居民舍不得动两棵榉树,建设方征询意见后,设计出两个烟圈状的凉亭,每个烟圈“套”住一棵树,既美观大方,又不影响树木生长。园内还设计了一条旱溪景观带,既呼应了居民的淀浦河情结,还打造出一个可亲近的“河道”游憩空间,深得孩子喜爱。

和以往不同,上海“十三五”的公园绿地建设更重视“串珠成线”“长藤结瓜”,通过建设绿道等生态廊道,使公园绿地彼此不再割裂,与周边居民区、交通枢纽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网络。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绿道总长881公里,且正以年均200多公里的速度不断加长——到“十三五”末,将增至1000公里;2035年长度预计翻一番,达到2000公里。这些绿色动脉设计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也凝聚了社会共治的智慧。

2018年建成的黄兴公园绿道是上海首条借助公园退墙让出空间建设的绿道,在几乎不改动沿线乔木的基础上,设计方在水杉林密集的区域增种了红枫,打造错落有致、远近结合的锈红秋色;在垂柳密集的区域,增种碧桃、二月兰等观赏植物,让河道“桃红柳绿”,色彩更加丰富;在靠近地铁站的这段绿道,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补充了鼠尾草、百子莲等花草,形成“蓝色畅想”空间。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张鑫彦表示,通过前期调研,周边居民最关心绿道能否“物尽其用”。设计方因此考察了上海多条绿道,认为紧靠公园外墙的环形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绿道的利用率,加之紧邻公园,还可以拓展公园夜间关门后的服务功能,24小时满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东已投入1.87万亿加快“三旧”改造
下一篇:辽宁盘锦:修复滨海湿地 守护净美海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