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已近,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柳池村万大叔备好家中70多只黄羊的草料,帮着将家门口的提灌站清淤。
往年的冬天都是他最发愁的时候,家住山顶十分缺水,就靠着蓄水池的积水撑到春天。万大叔的踏实日子是从去年冬天开始的,他看到村公示栏有县委书记李本勇的号码,试着发了个求助短信。虽然回复只有“好的”两个字,1个月后,半山腰就建起了提灌站,自来水流进了山顶5户村民的水缸里。
早在脱贫攻坚之初,南江县就着手探索公布党政机关和纪委负责人联系方式。如今,几年过去了,南江县农村党风廉政网络体系日臻完善。据了解,南江已经在全县432个村(社区)公开了包含书记、县长在内手机号等,既“连线”又“见面”,搭建民意直通车。
怀真情,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饮水问题是民生大事,容不得半分大意,出不得半点差错。”收到短信后,南江县委书记李本勇随即带队深入边远、边角、边界村蹲点调研,以点带面解决了全县21户贫困户饮水问题,并督促水利部门开展专项巡查,全覆盖排查安全饮水问题。
同柳池村万大叔一样,南江县70余万群众都能享受与“一把手”们直接对话的优厚待遇。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县级领导把接听群众电话的“麻烦事”当做是检验脱贫成效“省心事”。号码公布之初,书记、县长来电业务异常繁忙,但只要铃声响起,他们总会第一时间接听。
翻看给县级领导来电来信事项登记簿,有“断头路”的出行难题,也有干部庸懒散浮拖的作风乱象,还有些陈年往事。但凡群众来电,能直接答复的当场回复、关系民生大计的集中研判、一般事项则交办督办。其中,交办督办事项由县委办定期收集、及时转办、全程跟踪,群众给了好评才销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认真倾听、及时解决,就会走进群众心里。”李本勇说,随着群众的问题一个个得到有效解决,渐渐地,反映问题诉求和举报干部的电话也少了。
压责任,不搞花架子
“产业扶贫是最根本和最长久的扶贫,产业发展搞花架子将严肃追责问责。”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约谈会上,李本勇严厉地告诫党员干部。
这是由号码公开引起的连锁反应,团结乡梭坡村贫困户向副县长何大宏反映资金在村集体经济公司入了股,收益分红迟迟不见踪影。深究根源是产业发展不力,相关责任人受到问责的同时,县里召开约谈会为“一把手”们打起“预防针”。
“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赶场镇党委书记董自强说,被动尽责不如主动履责,干部们纷纷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公示给群众。
县纪委监委将科室主任以上层面的电话号码全公开,实现护航脱贫攻坚零距离;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改革一到位,村村微信群里领导班子的电话号码随即公示,彻底打消群众“新官不理旧账”的担忧;县级部门设立扶贫专项民心卡,送政策送服务……
干部群众电话连心,处处可见“鱼水情”。兴基础里有群众的期盼,建产业有群众的点子,干群齐心摘掉了穷帽子。
获得感,群众连通书记县长
一条信息引出了一场作风整治行动。
县纪委书记收到流坝乡华营村群众举报,21户村民建房申请递交300多天音讯全无。县纪委监委快查快处,21户村民10天后拿到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对流坝乡分管领导、经办人员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处理的同时,作为典型案例召开全县党员干部作风问题警示教育大会,为县、乡、村三级7500余名党员干部敲响警钟。
书记、县长关心多了,纪委问责的多了,普通党员干部的压力也就大了。一石激起千层浪,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事项不会延期,群众诉求即使暂不能解决也会做好解释……干部作风好了,干群关系更密切了。
“扶贫工作如果出现纰漏,老百姓可以直接向县领导投诉,被问责不说,脸上也无光”。下两镇扶贫办主任蒋林杰说,虽然现在给书记、县长打电话反映问题的人少了,但觉得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不等群众反映,主动走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带领群众决战贫困。
据悉,今年以来,南江县各级“一把手”共接听接收群众来电来信74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132件,大事小情都能通过电话得到回复,压缩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空间,引导、监督各单位重视群众意见,让群众在脱贫攻坚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