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图片频道 > 正文

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2020-05-14 08:41:49    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5月13日电(记者吴光于 王迪)13日清晨,51岁的某色达体比往常起得早些。阳光斜斜地照进他家坐落在狮子山海拔1700米的半山台地上的小院,钻进了门缝,照亮黑洞洞的堂屋。

他扫净了火塘中的灰烬,轻轻拉上院门,走出几步后又回头看了一眼100多岁的老屋。今天,他和妻子就要下山了,在这个被人们称为“悬崖村”的地方,他家已经生活了五代人。65公里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里,一座1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新居正等着他们,悬崖之上的半个世纪生活将成为家族的永恒记忆。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1)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村民沿着钢梯下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桃花源”的烦恼

被称为“悬崖村”的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人居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这里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有着优良的小气候。在战乱纷争的年代,易守难攻的地势保护着居民免受侵扰,人们在此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

然而,“桃花源”里并非只有诗意的栖居。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3)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村民沿着钢梯下山。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4)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村民沿着钢梯下山。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买一包盐巴,来回要走一上午。背100斤苞谷下去,山下的人可以卖100块,我只能卖90多。因为知道我是从山上下来的,不可能再背回去。”某色达体说。

出行困难,一直是“悬崖村”的“死穴”。过去,人们进出村庄靠的是藤条和木棒编成的“天梯”,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上山一趟要耗费两三个小时。由于藤梯长期风吹雨淋,朽得很快,摔下去轻则断手断脚,重则一命呜呼。

17岁的某色拉作是某色达体最疼爱的女儿,11岁之前都与课堂无缘。山上没有学校,下山的路又太危险,直到长高、长壮一些后,家人才放心让她下山上学。

修路,曾经一直是村民们的渴望。然而经测算,通村路需要高达4000万元资金,对于全年财政收入只有2亿多元的昭觉县来说实在无力负担。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5)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村民沿着钢梯下山。山脚下停放的是即将帮助他们搬家的车辆。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悬崖新生

是否搬下悬崖村,曾经是困扰某色达体很久的一个问题。

十多年前,他也曾去山东打过工,却因为水土不服只干了两个月就回了老家。

过去十来年,村里有些脑子活络的人举家外迁。不用再爬“天梯”,上学、看病都方便的生活让人着实羡慕,但他一直没有勇气告别山上的好收成和祖祖辈辈习惯的生活。

直到2015年,变化悄然降临。

由于长期患病,某色达体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5月,为改善“悬崖村”艰难的出行条件,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将藤梯升级为钢梯,出行条件大大改善。钢梯修好不到4个月,就有6位来自外村的新娘嫁进村来。

慕名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某色达体开始做起生意,先是开小卖部,后来干脆办起了民宿,最多的时候住过十位客人。

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当起主播,陡峭的“天梯”、大凉山腹地的风光吸引了很多人。一时间,旅游成为“悬崖村”的新支柱。

在最近开展的脱贫验收预评估中,村民人均年收入近9000元,其中84户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6000元,远高于脱贫标准。

2019年4月,又有好消息传到“悬崖村”——贫困户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县城的集中安置点。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2)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的悬崖钢梯上,村民某色拉吉一边直播一边沿着钢梯下山。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走下悬崖

5月12日至14日,阿土列尔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下山的路,某色达体走得很慢。清晨的山间鸟语阵阵,蜥蜴、松鼠不时出来和人们打个招呼。

“下了山,就没有这样的风景了。”他的眼里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惆怅,但很快被旁边的欢声笑语冲淡。

他的身后,21岁的村民某色拉吉换上了一身新衣,一边走着钢梯,一边做着直播。“这是我们村的大日子!”他兴奋地告诉直播间的“粉丝”。

村民某色拉洛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一个背着,一个牵着,也慢慢地向下走着。过去两个孩子都在山上的幼教点上学,搬家以后,将转到安置点的幼儿园。

他们的行李很简单,只有一个铺盖卷和一些衣服。“新家里什么都有,拎包入住就行了。”

下山后,人们坐上了等候已久的汽车。65公里,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条路,某色达体却走了半个世纪。

 

(热点鲜报·图文互动)(6)出悬崖记——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走下“天梯”搬新居

5月13日,在四川省昭觉县南坪社区安置点,村民某色达体(左)和妻子在新家阳台上远眺。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未来充满希望

昭觉县城边的集中安置点,一排排六层高、有着土黄色外墙的崭新楼房拔地而起,超市、小广场、学校、篮球场、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卡车边,人们从车上不断搬下崭新的沙发,戴着头巾的老妇人在阳光下安静地纺着羊毛。

按照计划,昭觉全县92个边远山村的18000多人都将在14日前迁到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某色达体的新家位于4号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房子有三个卧室,家里只花了1万元,其余全部由政府补贴。女儿拉作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新家离她的学校步行只需要半个小时。

钢制衣柜、钢制碗柜以及一套钢制桌椅,大小两张床。在某色达体的新家,这些设施都由政府免费提供。

随着“悬崖村”的搬迁,截至目前,四川省总规模达136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

按照计划,安置点还将对贫困户开展培训,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产业,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帮助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等资源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收益。同时,将发展马铃薯、苦荞、燕麦等特色产业,引进项目、资金、技术进行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悬崖村”老屋中,家人的照片和女儿的奖状依然挂在墙上。“安顿好了新家,我还会回来。”某色达体说。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规定,迁居到新居之后,旧房将被拆除。但幸运的是,按照村里发展集体产业的计划,他家的老屋将被保留下来并加固。

“将来可能会以向村集体租用的方式,和老婆轮流回来搞民宿接待。”他说。

据了解,下一步阿土列尔村还将通过土地“增减挂”等方式,让更多人搬下悬崖。未来,充满挑战和希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