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头条 > 正文

践行“四力”做新时代好记者

廖峥艳    2020-07-24 07:56:00   

成功的报道背后,必然与记者扎根基层的脚力、发现新闻“蓝海”的眼力、对时代命题主动思考的脑力,以及善用镜头说话的笔力分不开。“四力”不仅是对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记者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奔跑在新闻一线整整10年的摄影记者,笔者就自己这几年采写的几个真实案例,谈谈对这“四力”粗浅的理解和感悟。

脚力是记者的基本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了营救13位失联驴友,笔者作为第一批赶到现场的记者,随救援队冒雨上山跟踪报道。在照明电源不足的情况下,脚底踩空,差点命丧山崖。直到第二天早上下了山,把笔者救起的带队向导才敢相告,就在笔者摔下去的地方,几年前一位村民不幸摔死。

在那次采访中,笔者和同行的救援队员在山林间一边呼喊驴友,一边摸索前进,在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的过程中,记录下了许多生动、感人画面。第二天《衢州日报》头版登出的大图《千里岗15小时大营救》,以及晚报四版整版的图文报道,引来读者及评报员的一致好评。

试想,如果笔者当时没有跟随救援队上山,直接采用通讯员有限的手机供图,或者通过采访对象的口头描述仅用文字采写,那读者一定看不到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照片,看不到这种有温度的新闻,呈现效果必定是天壤之别。可见,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记者,就势必要求我们深入基层一线,真正融入百姓生活,锤炼脚力这一基本功。

眼力是记者观察新闻的能力

法国雕塑家奥罗丹就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雪娟热效应》是笔者从事新闻摄影记者第一年的作品,拍摄这张照片当天,正值周末,笔者冲到了附近一家游泳池,准备就暑期学生放假做一个泳池开放之类的应景稿。在现场,笔者没有马上动手,岸边转了几圈后,才把相机举到头顶,俯拍下了这张图:蔚蓝色的泳池内,一群着五颜六色泳衣的小姑娘,面朝池水,身体绷直,双手交叉向前,呈一字排开。在她们的正前方,是一位教练高高举起的手臂,向上竖起的3个手指,正在指挥姑娘们往前游。

用这样的角度拍摄一张泳池照片,当时还是有点新鲜,阳光灿烂的画面,独特大胆的构图,那只高高竖起的手臂,以及经过升华提炼的文字说明,让小小的泳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这次采访让笔者明白,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是多么重要。任何一个普通的新闻现场,都有可能蕴含着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做新时代的好记者,就一定要学会仔细观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锤炼出好眼力,从而找到别具一格的新闻角度,跳出新闻同质的束缚,找到新闻采写的那片“蓝海”。

脑力是记者做出深度新闻的能力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宝”来了》《二孩,你还生吗?》《中国“奶妈”》……2014年,笔者开始关注“二孩”,研读了许多关于“二孩”政策的资料书籍。2016年1月1日,“二孩”政策全面放开。2018年,笔者自己也加入“二孩”生育大军,顺利产下二宝。2014年至今的几年间,由最初把镜头对准怀有“二孩”的宝妈,到呱呱坠地的“二孩”,再到照顾“二孩”的爷爷奶奶,从孕到生到养,从拍别人到拍自己,“二孩”系列专题的拍摄,笔者一直没有停止过。

这些专题经《衢州日报》刊发后,被《中国日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等媒体相继转载、报道。

总结该系列专题获得成功的关键:凭着职业的敏感,以及自身的勤奋,笔者较早地关注到了“二孩”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并主动给自己充电,阅读有关人口、社会学类书籍,进行知识储备。在系列图片的先期呈现上,凭借女性记者特有的性别优势,自觉融入个人思考,用“二孩”妈妈裸露的大肚皮和大孩亲密互动的画面呈现,解读出这一受老百姓关注的民生政策。

可见,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记者,要让自己的新闻作品有深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就势必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能力,做到预则立,厚积而薄发。

笔力是记者最重要的能力

好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笔力,而笔力也是脚力、眼力、脑力合力的结果,并非孤立存在。

2014年9月,笔者开始关注侵华日军受害者“烂脚病”老人。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笔者在衢州6个县(市、区)寻访,为幸存的细菌战受害老人留影存证。一年间,笔者走访了50多个乡镇(街道),近100个村庄,100多个细菌战受害老人家庭,最终留下了70位幸存老人的肖像。

其实,不论文字还是摄影,或是视频,都少不了扎实的脚力,火眼金睛般的眼力,有深度的脑力,以及温暖、感人的笔力,这“四力”环环相扣、互为补充,是一个真正好的新闻作品中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因此,要成为新时代好记者,我们只有在增强“四力”上下功夫,扎扎实实练内功,才能使新闻作品更有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和穿透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疫情防控的宣传中引领主流舆论
下一篇:万山挡不住 蹚出脱贫路(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