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头条 > 正文

贴近百姓生活 深入田间地头

——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党的理论宣传纪实

2020-07-06 09:53:04    人民日报

炎炎夏日,夜色渐浓。村民们手摇蒲扇,陆陆续续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江西省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的“屋场夜话”开场了。

“嘿哟嗬……寻乌河水波连波,一法一规总关情,百科全书《民法典》,生老病死它都管……”65岁的王焕平一亮嗓,歌词晓畅,曲调悠扬,引来现场村民一片叫好。

王焕平是土生土长的周田村人,也是寻乌县培养的“百姓名嘴”之一。为更好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驻村工作队长、脱贫示范户、有文艺特长的群众中,选拔出一批“百姓名嘴”,结合乡土文化、村民理论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用乡音乡语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依托“百姓名嘴”工程,王焕平已创作出300多首寻乌山歌,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近年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注重贴近农民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丰富传播手段、创新话语表达、提升百姓志愿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深入基层、落地生根,飞入寻常百姓家。

手段更加丰富

——“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大伙都爱听”

“写字要写田字格,人人都要讲道德;社会公德要遵守,不搞赌博不去偷……”最近,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各个村寨分外热闹。一支支“山歌伴飞新思想”志愿服务队走村串寨,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编成山歌,巡回传唱。

龙里县是典型的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县,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达41%。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少数民族同胞喜爱唱山歌的特点,探索开展“山歌唱响新时代”理论宣讲活动,创作山歌等文艺作品2400多件。

“山歌传唱改变了以往开大会、念文件、讲政策的‘老三套’做法,解决了群众对理论宣传听不懂、听不进的问题。”湾滩河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龙鱼跃说,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已经成为思想引导的新载体、道德教化的新抓手。

在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一月一期的乡村土广播“李家播报”成了村民不可错过的活动。这不,刚听完新一期播报,村民沈祖标不停地给予点赞,“有了播报,再也不怕错过政策福利了!”

既要把党的好政策跟村民聊透彻,也要让村民把心里话说给组织听。2018年9月,乡村土广播应运而生。“现场互动、每月播报!主播由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轮番上阵。我们每期都精心准备,并用家乡话进行播报。”李家村党委书记费杰说。

“不仅能听,还能问!”村民曹建辉最期盼的就是播报结束后的“问政”环节,“前几天,我提出来村里一条小路被压坏了。结果没过两天,村里就派人把路给修好了。”

把新闻播报延伸到村里,把新思想讲进百姓心里,把矛盾化解在沟通里。如今,“李家播报”已成为李家村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传播平台,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23期,协调解决问题209个,参与村民达2510人次。

“这种播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大伙都爱听!”村民许凤萍说。

表达更接地气

——“多点方言土语,多点百姓身边事”

一个喇叭,一口乡音,几把凳子。广东省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的村民围成一圈。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主题为“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的百姓故事宣讲会。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锦建自告奋勇头一个登场,把当地历史名人陈百万白手起家、辛勤创业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致富能手”刘金霞则用客家话分享了自己从摆小摊到注册品牌创业致富的故事;几位年轻人讲述自己返乡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身边人的暖心事,激起了村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建光介绍,博罗探索“方言+文艺”的理论宣讲方式,让百姓听得懂、更爱听,“接下来我们还将选拔培训200名新时代宣讲员,多用一线视角、立足乡土实际,少点照本宣科,多点方言土语,多点百姓身边事,让宣讲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山东龙口董家洼村,千年古槐下人头攒动。这里是村民的休憩地、议事地,也是村内最接地气的地方。最近,龙口市一个百姓宣讲团来了,这里更加热闹起来。

“恁说我风格高不高,因为俺是党员啊!”“听说现在白事儿简化了,国家还给补贴……”小品《新风赞》节奏明快、语言生动,赢得阵阵喝彩。主角是今年48岁的诸由观镇涧村村民徐业国,他的模仿表演,更是令人叫绝。

今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这不,宣讲团把龙口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吕慧请到村里,为村民讲述在党中央领导下凝心聚力、无私忘我的抗疫故事。“面对病毒,刚开始心里也没底,出发前做了最坏的打算……”吕慧质朴的讲述,感动了村民。

每天早中晚,周田村的大喇叭都会分三次转播寻乌县融媒体中心录制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节目。其中既有党的方针政策,也有农业农村惠民举措等。“大多是跟老表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事,而且用客家话和普通话双语播出,就算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能听得懂。”王焕平乐呵呵地说。

群众更愿参与

——“不光要让百姓听,更要拉着百姓讲”

“风吹云漾白鹭翔,绿水青山是宝藏……”陕西省志丹县金丁镇“文明大篷车”活动现场,志愿者张艳艳边发传单,边说快板。

一旁,山岭村村民刘永明7岁的小孙女拉着爷爷的衣角说,“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眼睛!”刘永明对孙女竖起大拇指,乐呵呵地对张艳艳说,“我家这小娃娃,听了你们的《绿水青山新志丹》快板,就成了小老师,教我不要乱倒洗锅水。”

演群众的节目,群众来演节目。“‘文明大篷车’就是我们的一个志愿服务品牌,不光要让百姓听,更要拉着百姓讲。”志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伟介绍,“文明大篷车”志愿者先后把《守望相助张文忠》《身残志坚崔志清》等当地先进典型事迹搬上舞台,并邀请先进典型人物上台现身说法。

“有个《扶贫领路人》的小品对我触动特别大。”王湾村村民姚淑兰看了节目后感触颇深,还主动将小品拍成短视频发在网上让更多人看到,从观众成了新时代文明的主动参与者、传播者。

把话筒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群众。如今,除了“文明大篷车”,志丹县还有农民家庭会、新时代乡贤会、红色故事会、百姓小喇叭等志愿服务品牌。

在龙口市,老百姓同样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角。当地村级“小马扎工作队”的志愿者主要从村民中招募,以身边先进典型带动身边人。春天,在田间地头,带上小马扎就地学科普知识;夏秋,在大槐树下摆上小马扎,敲响老钟,村民自发前来听各种讲座;冬天,在小马扎工作室里,扎堆聊天唠嗑谈收获、谈体会、谈希望。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13万余人,注册队伍1200余支,星级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达4000余人。

今年6月,龙里县启动了“萤火虫好声音”评选活动。原来听山歌的村民,成了参赛的选手。他们自编自唱、热情高涨,用自己的“好声音”表达着对新时代的畅想和憧憬。

(本报记者戴林峰、程焕、窦瀚洋、洪秋婷、王沛、原韬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党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习近平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