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把偏远的贫困地区链接进了广阔的大市场。电商扶贫,不是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在深层次地倒逼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创建出中国式扶贫的新范本。领先的中国电商以强大的技术优势,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科学技术,率先实现了新基建的运用场景,也显示出中国电商经济强大的辐射力。这个新的大规模扶贫方式正在让偏远和贫困加速消失。
山东:电商成为“新农具” 脱贫有了“加速器”
□记者 陈国峰 济南报道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出山路”,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新农具”。山东把电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严把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质量,塑造电商特色品牌,同时下力气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堵点,让连接贫困地区与广阔消费市场的电商“快车”一路畅行,打开助农兴农新通道。
线上耕耘赢市场
“我要6包白仁,5斤龙须面,再来一瓶香油。”最近,家住山东聊城市区的陈女士在一个家乡扶贫的微信群里下单购物。当天下午,快递直接将货品送到了家门口。
陈女士的老家位于聊城下辖的临清市刘垓子镇。作为山东省信息化扶贫示范镇,刘垓子镇与一家网络公司合作,利用50万元扶贫资金,建立信息化扶贫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推广的方式销售扶贫农副产品。其中,他们组建了17个社区团购微信群,覆盖15个社区8000余户家庭,不定期举办活动,推介镇上优质的扶贫农产品。
刘垓子镇党委书记于红丽介绍说,2019年,刘垓子镇扶贫大棚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果蔬15000余斤,销售额近20万元,其中5万元扶贫收益惠及当地9个扶贫重点村的贫困户。“未来我们将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预计今年收益将有大幅增长。”
从运河沿岸到黄河滩区再到沂蒙山区,电商为“藏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插上翅膀,成为齐鲁大地上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器。一根网线、一部手机,把贫困地区链接进了广阔市场。
“老铁们,今天摘蜜桃,咬一口又甜又脆,喜欢的朋友们尽快下单啊!”近期,蒙阴县北晏子村村民牛庆花多了个新“农活”——网络直播带货。她的粉丝有近2万人,每次直播有1000多名网友实时观看。
线上耕耘,牛庆花已经是个“老把式”。2015年底,村里组织电商扶贫培训,为牛庆花打开了一扇致富的门。她创办了淘宝网店,蜜桃销售旺季月销20余万斤。她与村里16家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村里贫困户的农产品,村民还能去她的网店从事收购、分拣、包装等工作。目前,牛庆花已带动上百户村民致富,16户贫困户也已全部脱贫。
品质为基重信誉
眼下正是大棚樱桃上市的季节,在北方主产地之一的临朐县,大樱桃“触网”后搭上飞机被发往全国各地。今年是山旺镇申明亭村村民钟少伟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大樱桃的第四年,目前日销售2000多公斤,到露天樱桃上市时能达到6000公斤,统一以自主打造的“大当家”品牌对外销售。
“一开始只是为了帮父母销售自家的樱桃,后来考虑到山旺镇的樱桃产量大、品质佳、口感好,就有了打造品牌进行规模化销售的想法。”钟少伟说,他陆续在多家电商平台开设网店,还与不少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为许多贫困户打通了增收渠道。“做电商品牌最看重的是信誉,一定要保证樱桃品质。”
看中品牌、保证品质,已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电商的共识。基层干部认为,农产品上行,前提是要有好的品质,这样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卖得红火、卖得长久。电商扶贫,不是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在于深层次地倒逼农业产业体系提档升级。
近年来,山东下力气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水平。为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山东将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向重点贫困地区倾斜,每年安排资金比例不低于60%,重点支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
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山东支持贫困地区创建省级以上食品安全县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到2020年,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基本达到创建标准。
“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曾是沂蒙山区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这里充分挖掘“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资源禀赋,以“互联网+品牌”的思路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农村脱贫致富步伐。蒙阴县依托“蒙阴蜜桃”优质资源,培育了桃夫人、桃小蒙等10多家本土电商品牌,有效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致富。2019年,蒙阴县蜜桃网上销售量0.6亿公斤,销售价格提升30%以上。
补齐短板后劲足
“前些年,由于天气、销路等原因,蜜桃滞销时有发生。通过跟电商平台合作,将线上交易引进来,顺丰速递也进山服务,采摘完就能直接装箱发货,效果非常好。”位于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的淹子岭村是山东海拔最高的村,天润果蔬合作社理事长陈军见证了这个省定贫困村通过电商赋能后的华丽蜕变。
临朐是个地处鲁中的山区县,脱贫任务较重。目前,全县电商业从业户数已发展到近8000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针对农村物流配送水平低,农民不会、不敢“触网”等实际困难,临朐县依据各地特色建立电商服务中心,整合各种资源,由镇街联系电商企业和快递公司直接到种植户的果园“现场办公”,让一箱箱新鲜蜜桃、苹果、山楂搭上电商快车,在最短时间内销往全国,实现电商落地、网购进村、物流入户,破解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难题。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商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制约了电商扶贫效能的发挥。电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把电商作为助农兴农的长久之策,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电商生态体系。
为完善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山东实施贫困地区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快递企业与农业、供销、电商、商贸企业深化合作,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引导供销、邮政、物流、快递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到贫困地区经营布局。
电商扶贫,人才是关键。在农村搞电商,需要既懂电商技术,又懂农业知识、了解市场行情的复合型人才。山东不少地方采取电商创业就业、英才精准培育、吸引年轻人回村等举措,为电商扶贫提供人才支撑。
曹县大集镇孙庄村的电商这几年做得风生水起,并释放出磁场效应。10多位大学生毕业后回家创业,10多家快递公司在村里设点,2600多人的村庄引来1300多外来人口就业。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学平说:“发展电商吸引年轻人返乡,年轻人又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村里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赚’的喜人局面。”
江苏:网上创业“新农人” 直播“带货”畅销路
□记者 赵久龙 陈圣炜 何磊静 南京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逐渐从“小众围观”走向“大众狂欢”。江苏多地推进农产品“触网”,变滞销为畅销。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直播成为一种“新农活”。网红“新赶海”,“花田”有喜事,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官员化身主播为农产品“打call”,直播“带货”畅了销路暖了民心……
网红“新赶海”
“越来越多的网红主播直接在海边架锅‘吃播’,直播带货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多不少,更多的年轻人回来了。”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海脐村最近又多了一名网络主播,在四川打工的梁冠华,回村里做起了海鲜销售。
“只要粉丝量上来,月入过万不稀奇。”梁冠华干劲十足。
海脐村是个专业渔村,如今网络直播兴起,这个小渔村诞生了大大小小两三百名带货主播,“直播村”的名号还登上了热搜。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主播还在陆续涌向海脐村码头……
“网红渔民‘新赶海’,让我们这个小渔村变成卖向全国的海鲜村。”海脐村党总支书记李加仕说,近几年电商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村,1100多户村民中有300多户搞起了电商,加入到了海鲜销售这条产业链中,全村每年海鲜销售收入近20亿元。
网络直播时代,新农人不仅耕耘在田间,也忙碌在直播间。“最高峰时,直播带货卖空了周边的海鲜,甚至将胶东半岛的海鲜吸引到了这里来售卖,顺丰、京东等企业也来这里兴建分拨中心。”李加仕说。
果农渡难关
回想起年初草莓滞销,果农臧安康仍心有余悸。
来自安徽的臧安康在江苏无锡承包了35亩草莓棚,一家七口人忙碌了大半年,眼看着草莓个头渐大、颜色变红,心情反倒愈加沉重起来。
往年春节正是草莓生意最红火的时期,十七八元一斤的草莓,臧安康的农场每天卖出1000斤不成问题。但今年客源锐减、物流受阻,春节期间草莓最低3元一斤贱卖,臧安康反倒亏损了十多万元。“急得睡不着觉,泪珠子在眼眶里打转。”臧安康不由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
4月初,当地政府组织的草莓助农小组来到臧安康位于华士镇陆丰村的农场开展助农直播,并通过无锡广电集团太湖明珠网、智慧无锡App、无锡博报、淘最无锡等媒体,全方位宣传造势。
直播小组兵分两路,一路由主播青青带队,跟随臧安康走进草莓棚,倾听他与草莓的故事,了解草莓长势,替广大消费者品鉴试吃,直播喊话网友下单帮助果农渡过难关。
另一路由主播冉冉思宜联手无锡烘焙达人,教“吃货”朋友们如何制作草莓蛋糕,分享“莓好”生活,增强了直播带货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小手机撬动大市场。短短一小时的直播,观看人次达2.4万,帮助臧安康带货2000多斤,滞销草莓变畅销,解了燃“莓”之急。
“花田”有喜事
一顶渔夫帽、一件花领衬衫、一条百褶碎花裙、一双白色帆布鞋,脸上略擦了些粉、口红浓而不艳……一个“90后”女子这样的打扮,你会以为她是要去逛街。但是,跟着她出城入村进大棚,你才知道,她是要下地去。
她叫韩晓文,26岁,是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博雅园艺工作坊的主管,为多肉绿植“代言”的她直播喊麦时颇有“小李佳琦”风韵。大专毕业后,韩晓文曾做过平面设计师。加入园艺种植团队后,她最大的感受是“很有趣,很开心”。
打开直播软件,面对镜头,韩晓文没有丝毫胆怯,直播带货对于她来说已是老把式。“每天上播6小时,几位主播接力一天走量能达到四五千盆,每天线上营业额过万元,品牌打响后更带动了线下销售大火。”
“花田”有喜事,广阔田野成为新农人的创业热土。“电商维纳斯”李敏通过经营花木网店成为网红;“90后”姜诸子“扩”父业,10多家花木网店平均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5万元;小学教师姜爱花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卖花大火,不少徒子徒孙登门学艺……在宿迁市沭阳县,越来越多的草根创客攀网结线,演绎花样人生。
“农业现代化,农民不能边缘化。”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发展“一村一品一店”“支部+电商”“服务商+低收入农户”等电商扶贫模式,帮助农民开展网上创业、参与线下加工,实现增收致富,电商扶贫路越走越宽。
重庆:“村播达人”新模式 高效“安利”助扶贫
□记者 韩振 刘博伟 重庆报道
鲁应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葱花”,这来源于她的另一个身份——淘宝主播。“葱花”的直播主题只有一个: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带货,帮助贫困户卖货。如今,在重庆,不少农民都做起了直播网红为农产品找销路,领导干部也纷纷走上直播间为农产品带货。重庆的农产品正加速从线下走向线上。
全力“打call”找销路
“葱花”原是重庆市奉节县深度贫困乡平安乡的一名基层干部。她在工作中发现,农产品销路不畅是让村民脱贫难的一大问题。去年11月,当地政府启动了新一轮乡村主播培训计划,鲁应葱第一时间报了名。后来,她通过直播带货,最高的一场3小时卖了10万元农产品。
尝到直播甜头的“葱花”,如今干脆辞了职,做起了全职主播,为大山里的农产品跑销路,义务帮乡里的贫困户卖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葱花”和镇上其他乡村主播一起努力,在电商的爱心助农活动中带货销售脐橙,解了不少村民的燃眉之急。
“葱花”只是奉节县130余位村播达人之一。奉节村播服务机构杭州村红电商公司联席CEO王辉介绍说,奉节是阿里巴巴首批农村淘宝示范县和电商脱贫试点县,去年该县建立村播基地,培训了近2000人学习淘宝直播,选拔培养了130余位农民村播达人,淘宝村播这一全新模式,让当地农产品直达城市餐桌,高效地助力脱贫攻坚。
在重庆,不但不少农民成为了直播网红,领导干部也纷纷走上直播间,为农产品带货。5月10日,重庆市江北、武隆、荣昌三区和云阳县官员纷纷走进淘宝直播间,有的试驾为本地汽车“打call”,有的为非遗产品叫卖,有的“安利”贫困山区农产品。
直播间里,云阳县县长覃昌德坦诚而又卖力地推介本地土货,号召“宝宝买买买!”一番推介下来,当日云阳县农产品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对此,汗流浃背的覃昌德既感叹直播带货不容易,又感慨直播带货确实厉害。
线下加速转线上
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重庆本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农村淘宝授权服务商。《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该公司的直播间看到,一些主播正在直播销售农产品。公司董事长王善平介绍说,公司4年前与重庆潼南区合作,利用农村淘宝在当地的布点优势,将当地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并连入云仓库,再由合作的电商平台帮助销售,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又解决了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难题。
“据统计,潼南区每年通过我们平台销售农产品3000万元左右,其中包括当地的柠檬、花椒、萝卜、红薯、玉米、枇杷等农产品。在电商平台强大的带货效应下,当地农产品几乎是供不应求。”王善平说,随着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的改变,近年来该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当地农产品、工业品数字化,从线下走到线上。
记者采访还了解到,农产品数字化,不但给农产品找到了销路,还给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指引。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乌江榨菜的销量却不降反增,其背后,电商平台的反馈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平台大数据反馈显示,有一款产品的大包装型号食用起来不方便,乌江榨菜随即就在线上主推了小包装型号,推出后产品销量翻倍,甚至一度卖断了货,店铺不得不开启预售模式来应对消费需求。
降本增效盈利升
“过去,电商扶贫一直受制于农产品分散、物流成本过高等瓶颈性因素。现在,一些服务机构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专门从事供应链环节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也为电商扶贫盈利找到了新模式。”九龙坡区商委主任靖开媛说,近年来该区一直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并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发展直播电商的实施意见》,今年该区计划帮助1000家市场主体上线直播营销,带动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产品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重庆市政府网络零售产业发展专家顾问沈红兵表示,直播带货看似是全新的购物体验转变,背后实际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科学技术的组合,是数字化“新基建”的典型代表,它在推进精准扶贫方面,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有利于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各地不仅要推进直播电商带货,还应该大力营造直播电商生态,重点推进直播电商产业带建设、引进直播电商平台及其区域总部或营运中心,大力引进培育MCN机构,大力推动传统企业投入并运营直播技术与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数据中心。”沈红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