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豆类制品里的激素到底是什么?

2020-12-25 14:35:16    北京青年报

大豆,富含优质植物蛋白,建议多吃大豆及其制品,有人疑问: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会造成性早熟吗?

造成这种印象大概是认为豆类含有激素,多吃会造成激素摄入过多,而致性早熟。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几个概念,千万不可以妄加定论。

 

豆类里的激素是什么?

大豆异黄酮类并不等于雌激素

大豆及豆制品类食物含有大豆异黄酮,它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因为化学结构与雌二醇相似,可以发挥类雌激素和调控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故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大豆异黄酮在机体内部雌激素水平较低时,表现为雌激素作用,而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临床实验表明,大豆异黄酮摄入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性激素水平无影响,对男性性激素水平也没有明显影响。所以大豆异黄酮不是激素,仅起到雌激素调节作用。

除此之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过量摄入大豆异黄酮可能发生的危害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以及水肿、便秘和皮疹等。也有可能引起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增生,降低男孩尿液中雌二醇水平和升高女孩尿液中睾酮水平。

 

吃多少豆制品不算“过量”?

我国人均食用量还有可以多吃的空间

俗话说: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不科学的。先来说说目前我们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情况吧(大豆及其制品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来源),根据2010-2013年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该类食物食用量(换算为大豆量)为平均每标准人日11克左右,女性不同年龄段食用量不同,但是最高量没超过10克,儿童不同年龄段食用量也不同,但是最高量也没超过10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适宜豆类及其制品食用量是17-25克,我国居民达到这样推荐量的人口比例仅20%左右!所以,我们的日常食用量还有多吃的空间。如果按普通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每百克77.3mg计算,我们的每日异黄酮平均摄入量为8-9mg,儿童的摄入量也仅为8mg左右。而我国制定的绝经后女性大豆异黄酮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120mg,换算成大豆及其制品量,则意味着每天要食用155克黄豆≈2260克豆浆≈340克豆腐干≈450克北豆腐≈868克南豆腐≈248克豆腐丝≈326克素鸡,才会摄入超过绝经期女性的大豆异黄酮摄入量,更别提男性和绝经前女性尚未设置摄入量的上限。

所以,我们的日常食用量还有多吃的空间。我们鼓励多吃豆类,是因为目前的平均消费量离推荐的目标值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尽力去弥补这个差距,最终实现均衡膳食。如果有特殊个体,比对膳食宝塔中豆类及其制品摄入推荐量,如已超出几倍水平,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膳食构成,以达到合理膳食。

 

豆制品中的植物甾醇无法自身合成

只能通过膳食获取

除此之外,豆类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饱和脂肪酸、钙、钾和维生素E、膳食纤维,还有特有的植物甾醇。植物甾醇可通过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 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的心脏病;可促进伤口愈合,使肌肉增生、增强毛细血管循环;还可作为胆结石形成的阻止剂;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具有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降解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等作用;植物甾醇对皮肤具有很高的渗透性,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炎症。如此重要的营养成分却无法通过人体自身合成,唯一的途径是通过膳食获取。

有人说吃豆制品会导致性早熟?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豆类摄入和性早熟关系不大。一旦怀疑自家孩子有性早熟问题,应尽快带去正规医院核查、治疗。

文/陈轶英(江西省疾控中心 副主任医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清风”涵养生活
下一篇:塑料吸管“大限将至”北京餐馆准备好了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