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厘清权责还孩子“操场自由”

2020-11-27 11:06:21    北京日报

近日有报道披露,不少中小学在课间和午休时间不允许学生去操场活动,有的甚至连教室都不允许随意出。而经更多媒体调查,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已持续了相当时日,并非“新闻”。

在成年人的记忆里,课间午休时同学们奔向操场活动一番,是校园生活缤纷多彩的一部分,为何如今的孩子连“操场自由”都没有了?

许多学校拿出了操场太远、时间太短等理由,但说来说去主要还是“怕出事”。中小学学生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活动起来恐怕难免磕碰。而但凡孩子有点小伤,一些家长便“玻璃心碎一地”、兴师问罪不依不饶,若万一真的闹出安全事故,教育部门也会前来问责,学校和老师的成绩很可能被“一笔抹杀”。课间活动的安全重任,让学校“压力山大”,于是干脆不活动最保险。

这些年,出于安全考量,不少学校煞费苦心,先是取消了走出校门、拥抱自然的春秋游,后又叫停了对抗性强、锻炼体能的体育课程,再发展到连舒活筋骨、劳逸结合的课间活动也“砍掉”了……校园生活成了教室生活,孩子的伸展空间越来越窄,“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学校风声鹤唳,家长敏感异常,若是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孩子们恐怕只能绑在桌前,成知识“吸纳器”了。“就怕动出事,干脆不要动”,这一定程度也削减了学校功能,扼杀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

安全问题当然重要,但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也不能为此因噎废食。法律规定的校方及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管理职责”,包括风险防范、安全教育、监督管理等等,一旦出现投诉或纠纷,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法依规处理,不能让学校动辄得咎,或简单“一票否决”。惟有各方构建起理性的安全观,厘清校方权责边界,为其解除“做得多错得多”的后顾之忧,才可能还孩子“操场自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会孩子们正确防范风险、应对风险,恐怕远比“以安全爱护之名,行限制禁锢之实”更能培养出有生命力的孩子。(胡宇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切断“养号”平台的利益链
下一篇:到底有什么功效?牙膏功效 不再是商家"说说而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