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支由公安部门和保护区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这支队伍中,有不少年轻的执法员,从事着调查取证、打击偷猎、生态普法等工作,守护着这块沙洲。
九段沙湿地槽沟纵横交错,江海交汇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滋养出丰富的生物群。到2018年底,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记录到昆虫403种、大型底栖动物115种、鱼类135种、鸟类206种。
以前,保护区管理署执法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经协调沟通,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与保护区管理署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打击九段沙非法捕捞;2018年5月,该分局长兴派出所副所长葛巍巍来到了九段沙。2016年9月开始,上海市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刑事案件交由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集中管辖;此后,该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李怡文被选派进环资类案件办案部门。
在他们看来,保护九段沙,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加强巡逻,对周边地区非法渔获物的走向、来源反复摸排
九段沙浅滩多,大船开不进去,得用小艇。遍地芦苇,河网仿佛迷宫一般,巡逻队员不熟悉的时候,船开着开着就会迷路。
第一次看见眼前这片绿时,葛巍巍无意欣赏,从警十年,他有自己的职业敏感:“非法捕捞的渔船又小又快,在这里躲躲藏藏,难抓。”
“有时对方仗着环境熟、船速快,从我们眼皮子底下就溜了,追都追不上。”谈及偷猎者的行径,葛巍巍气得牙痒。
随着常态化巡逻的展开,民警们几乎每天都在芦苇荡里摸索。他们投入侦破大案、要案的精力,在加强巡逻的同时,也对九段沙周边地区非法渔获物的走向、来源反复摸排。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2018年10月,根据线索,葛巍巍带队一举破获九段沙一起严重非法捕捞案件,当场查获蛸蜞等渔获物近千斤,抓获非法捕捞人员4名。
如今,白天明目张胆的非法捕捞几乎绝迹,偷捕人会在晚上出没。于是,夜间侦查成为民警工作的常态。为了破案,葛巍巍和同事们常常“白加黑”连轴转,在岸上搜集办案线索,到海里追捕偷猎船只。
侦办环资类案件,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严谨论证
“以前我从没听过九段沙,不知道上海还有这么一片‘世外桃源’。”35岁的李怡文,一开始对环境资源类案件并不熟悉。如今,上海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李怡文已经是如数家珍。
此外,她对相关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说电鱼,伤害的不只是几条鱼,还包括一整片水域的微生物。”李怡文说。
2018年10月,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破获的那桩非法捕捞蛸蜞案件,没有以行政处罚结束。该局在详细调查后立案,并于2019年3月移送起诉。李怡文作为承办检察官接手了该案件。
“接手这个案件,我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李怡文介绍,蛸蜞本身不是保护动物,属于水产品。然而,依据刑法相关条款,在禁渔期或禁渔区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就会构成犯罪。
和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相比,侦办环资类案件,需要掌握更多环境资源领域的专业知识。在李怡文手机里,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农业等多个领域专家的联系方式有很多;微信关注的公众号,也多是绿化市容、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的。
为查清案情,李怡文四处请教,严谨论证捕捞蛸蜞对九段沙环境的损害。根据环境保护专家和上海市农业、渔政部门的相关介绍,李怡文弄清楚了捕捉这种“小螃蟹”的危害所在。
在九段沙各处浅滩之上,蛸蜞随处可见,哪怕人走近了也不躲。“蛸蜞是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量蛸蜞被捕捞之后,鸟就缺少食物了。”李怡文明白,“这些看似普通的‘小螃蟹’一旦锐减,必定会对九段沙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4名犯罪嫌疑人被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起诉并最终获刑。
“办好一个案子,就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普法课”
2018年底,长江航运公安局上海分局接到举报,有人在九段沙毒杀野鸭,还在长兴岛等地售卖。到了长兴岛,民警们抓获了一名嫌疑人,但嫌疑人不承认自己下毒,坚持说是捡的。
“我们扩大搜查范围,找到了相关证据。看到这些证据,嫌疑人承认了犯罪事实,并交代已经卖掉了4只中毒野鸭。”葛巍巍说,“中毒野鸭的肌肉、血液里都有农药成分,人一旦食用会特别危险。”通过一些线索,葛巍巍等人迅速找到买鸭人,及时避免了中毒事件的发生。2019年6月5日,犯罪嫌疑人被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嫌疑人不但被判了刑,还要赔偿因破坏国家野生动物资源及水产资源造成的相关损失。
“毒几个鸭子就要判刑了,还要赔钱?”这个案子在九段沙附近的乡村引起不小的反响。听到村民议论,李怡文表示:“这件案子让村民明白,破坏生态环境,有时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办好一个案子,就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普法课。”对此,葛巍巍感触很深。随着打击力度加大、普法工作开展,这两年,九段沙周边非法捕捞的案件已经越来越少。“那一刻我觉得很自豪,生态这样好,有我们的一份力。”李怡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