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彤旭)立冬已至,随着冷空气来袭,老年人们开始前往南方地区过冬。这种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的新型养老方式被称为“候鸟式养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舒适度要求的增强,“候鸟式养老”日渐盛行。那么,老年人对此有何看法,体验如何?中国商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家住哈尔滨的刘奶奶和老伴朱爷爷于11月12日到达三亚,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已经是她前往三亚过冬的第五年。“冬季天冷路滑,我们每年都有近半年的时间无法出门,子女们早就希望我们去三亚过冬。因已在北方生活多年,担心不能适应南方的气候环境,也不愿意多花钱,起初我并不同意。但后来拗不过子女的坚持,决定去体验一下。”
在三亚生活了一个冬天后,刘奶奶的心态从不情愿转变成了“真香”。“冬天三亚的气候确实非常舒适,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出门锻炼。不仅如此,我的血压稳定了,老伴的风湿和肩周炎也都有所改善。”尝到甜头后,刘奶奶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辛苦了一辈子,也是时候享受生活了,因此决定每年十月中旬到次年四月末在三亚居住。”刘奶奶表示。
在居住方面,刘奶奶和老伴租住了熟人的房子,每年支付2万元房租。往返机票均由子女代买。刘奶奶告诉记者,子女们每年都给他们邮寄足量的本地米面,他们只需要买菜即可。几个月下来,日常吃喝费用总计不到1万元,而她和老伴的退休金为每月1万元,完全足够支付。
谈及“候鸟式养老”的体验,刘奶奶坦言,十分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学会了用微信视频,平时也能和儿女们‘见面’。而且孩子们每年都轮番到三亚陪我们过年,春节期间也很热闹。加上三亚本身就有许多北方人,我们在当地也有一些老朋友,闲暇时间相互串门,所以不觉得孤单。如果身体状态允许,我们会一直持续这种‘候鸟式’生活方式。”刘奶奶对记者表示。
为了保证生活质量,84岁高龄的长春于奶奶也不断往返于长春和海口。于奶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日常上下楼十分困难,到机场也要依靠轮椅,但她依然坚持“候鸟式”养老生活。“冬季我自己一个人在海口生活,日常拉着推车出去买菜,推车也同时作为板凳和手杖,走几步就坐下歇几步。”当中国商报记者问及独自生活是否担忧突发疾病时,于奶奶则对记者表示,她并不在意。“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在北方生活我身体更加不适,基本毫无生活质量,来到海口我还可以自行行走,活得更有尊严和质量。”于奶奶表示。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三亚、海口等主流“候鸟式养老”城市外,许多非主流的城市也逐渐走进老年“候鸟们”的视野。11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20年候鸟式养老冬季气息地适宜度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广州高居冬季养老适宜度的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海口和厦门。第四到十名的分别是福州、南宁、三亚、柳州、昆明、深圳以及佛山。值得关注的是,除海南、广东等热门城市外,广西、贵州、云南境内一些独具自然和人文风光魅力、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亦有不错的表现。
今年刚满55周岁的黑龙江鸡西市民尹阿姨就于2019年末在广西南宁购置了房产,成为一名“新晋候鸟”。尹阿姨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应朋友邀请到南宁短居后,她很快就作出了购房决定。“南宁四季常青,即使在冬天也生机勃勃,比北方更宜居。而且北方冬季的寒冷气候导致人们易患地域性疾病,虽然我目前年纪不大,但也希望能防患于未然。”尹阿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