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平均每年向约80个国家的8000万人口提供粮食援助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获奖。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共为88个国家的9700万人次提供了粮食援助。
8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了《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20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2019年,在全世界的75.8亿人口中,约有20亿人无法正常获得安全、营养、充足的食物。
与此同时,记者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编写的《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中看到,2015年,我国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座城市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每人93克。该报告据此推算,我国城市餐饮年均食物浪费总量约为1700万—1800万吨。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8月21日,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与中国烹饪协会联合起草的《宴席节约服务规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节约粮食,拒绝餐饮浪费,正在被纳入我国顶层政策设计中。
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人“吃饱饭”的日子才30余年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有多个国家正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7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布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分析》,指出,2020年下半年,全球有25个国家将面临严重人口饥饿风险,每天或许有6000名儿童将因营养供给不足而夭折。
据媒体报道,疫情尚未退去,肯尼亚、南苏丹、印度等国又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其中有不少国家为世界粮食主产国。《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分析》经过统计得出结论,截至今年底,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或许将由疫情来袭前的1.49亿人增加至2.7亿人。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今年上半年,加拿大、俄罗斯、越南、哈萨克斯坦、埃及、印度等国家纷纷采取了暂停或限制粮食出口的举措。
对于粮食紧缺的记忆,我国年纪稍长的国民并不陌生。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镇居民都在使用粮票购买粮食。“那时候农村吃不上饭,我们家里想办法转出来7个城镇户口。成了城里人,就意味着可以凭粮票买粮食了。我爷爷的户口就是转出来的,后来他进了工厂,有了工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才好起来。我爷爷的弟弟一直在农村,户口没有转出来。跟我父亲相比,我的几个堂叔从小的生活条件要差很多,我爷爷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他们。他的工资也不算高,每个月结余有限,补贴了别人,自己家的生活就紧张了,我奶奶年轻时没少因为这件事跟他吵架。”今年29岁的徐娇向记者讲述了祖辈的故事。
徐娇有一位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远房表亲,人称“徐大肚”。“我奶奶说,他小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没有东西吃,只能靠吃树叶树皮、喝很稀的汤填肚子,因为营养不良,所以肚子里积了水,亲戚们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徐大肚’。”徐娇说。这一段“吃不上饭”的经历,是我国当代年轻人的父辈与祖辈的集体记忆。
今年上半年,面对相比往年略显紧张的粮食供应,我国许多居民选择了在家中“囤粮”。为避免群众恐慌情绪滋长,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日前指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当前我国稻谷、小麦两大口粮的库存足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暂时不必担忧粮食危机,并不意味着可以继续浪费食物。梳理历史纵向的时间轴,我国国民“吃饱饭”的日子只有短短30余年,粮食紧缺的记忆尚未远去;横向观察,当周边各国都笼罩在粮食供应紧张的阴影下,我国即使在短期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却很难在长期内总是“独善其身”。
必须降低各环节消耗,
特别是拒绝餐饮浪费
收割时遗留在田边路旁、因储存不当而损坏、加工时处理失误导致最终丢弃……记者梳理发现,粮食浪费并非只发生在餐饮环节,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有可能出现粮食的“无谓损耗”。
陈家栋曾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留守儿童,他的爷爷奶奶都是一生务农的普通农民。“一直到我上高中,我奶奶都保持着每逢麦收时节一早出门拾麦穗的习惯。我小时候有好几次都想跟她一块儿去拾,但是那时候年纪太小,早晨起不来。她通常凌晨四五点钟就出门,因为如果去晚了,麦穗就让别人拾走了。等我睡醒的时候,她已经回来了。”陈家栋告诉记者,村里每户人家在收割和运输的过程中都会散落一部分粮食。“我奶奶几乎每年都能拾回来几十斤麦穗。”他说。
针对食物在储存、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浪费,《宴席节约服务规范》提出:餐饮服务单位应将原材料按照生鲜冷藏、冷冻、常温等科学分类,严格按照要求储存;应根据阶段性销售情况对原辅料的需求量进行科学测算,及时处理临近保质期的原辅料,提升原辅料利用率;可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在原材料初加工、半成品制作、主副食加工等方面提高原材料出成率。
记者了解到,通过设立中央厨房实现原材料的规模采购、集约生产,不仅可以降低原材料的购买成本,而且可以实现原材料的综合利用,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浪费。记者查询发现,包括为北京市中小学食堂供餐的北京厚泽食育餐饮有限公司、开设了连锁餐厅的广西共创榜样饮食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在内,设立中央厨房处理原材料已经成为我国许多餐饮企业的加工选择。
储存、加工等环节要严格减少消耗,餐饮链末端的食用环节也不能“放松”。“我妈妈有一个吃自助餐的‘窍门’,就是只吃精华菜品。自己家里可以做的菜,她吃自助餐的时候从来不选,她说这样才能‘吃回本’。很多人去吃自助餐以前,可能好几顿饭都不吃,去了以后暴饮暴食,在盘子里堆很多食物,最后吃不完剩在那里。我妈妈从来都是吃多少就拿多少,只是她拿的都是比较贵的菜品。有时候我和朋友去吃自助餐,她也这么嘱咐我,既不让我暴饮暴食,也不让我浪费食物。”刚刚大学毕业的梁静霞对记者说。
良好的餐饮习惯,有赖于优良的家风传承。陈家栋也告诉记者,直到他长大以后,回爷爷奶奶家吃饭时,奶奶依然要求他吃“干净”再下桌。“我从初中开始就跟着父母住了,我父母对一些生活细节不是特别在意,那时候我经常剩饭、剩菜,也没有人管我。放假回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奶奶看到我剩饭,很不高兴,每次都坚持让我吃完。”陈家栋说。
记者在《宴席节约服务规范》中看到,未来我国的餐饮企业也将承担起引导顾客节约粮食的责任。《规范》提出:餐饮服务单位应依据顾客数量和菜品重量主动提醒适度点餐;应对每个宴席套餐提出食用人数的建议;应科学设计大、中、小份菜肴品类,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浪费;应将餐饮节约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制止餐饮浪费融入生产经营及宴席服务的每一个环节……
食物浪费并非我国独有的现象。记者了解到,丹麦政府针对食物浪费推出了《停止浪费食物条例》;德国公民一旦被举报餐饮浪费,便要被处以罚款;韩国多家自助餐厅推出了“吃自助,交押金”策略,如果顾客浪费食物,则餐厅不再返还押金……
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使食物浪费和粮食紧缺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上。若非诺贝尔奖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推到台前,许多搭乘经济发展快车享受越来越充沛的物质生活的我国国民或许不会想到,当今世界上仍然有超过1/4的人口,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一样对粮食充满渴求。只有当真切地看到,我们所浪费的正是他人所珍视的,或许我们才能够将“节约粮食”的国家号召、“制止餐饮浪费”的条文规则,具化为吃下盘中最后一粒米、喝下碗中最后一口汤的踏实行动。
(《人民周刊》2020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