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发现,以前和我们毫无交集的、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和风景,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刚过去不久的长假里,有人去了湖南十八洞村、四川凉山州的贫困村旅游;在最近的一次网络直播里,大家动动手指就能买到贵州贫困村的茶叶、秦巴山区的生态蜂蜜和陕北山沟里的苹果……这种积极变化,与信息扶贫密切相关。
以前,大部分贫困地区既处于地理上的偏远地区,更处在市场和信息网络的边缘地带。物资、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难以进入,让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与一些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然而,近几年的信息扶贫,让这些贫困地区的好山好水好特产“走出去”,也为偏远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加速度”。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写的著作《贫穷的本质》中指出,穷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贫困的境遇导致穷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受限,造成许多小错误,并产生恶性循环。在全国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役中,产业扶贫是能让贫困地区“造血”和管长远的关键一招,而产业扶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消弭贫困地区与外界的信息差。
把偏远的贫困地区纳入全国甚至全球交通网络、物流网络、市场网络和文化网络之中,带来了巨大改变。信息扶贫不仅为贫困地区赋能,也让困难群众有了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机会。一方面,信息扶贫让贫困地区的优质资源有了更高的能见度。最典型的例子是,随着短视频越来越流行,很多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都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打卡点”。比如字节跳动这几年联合地方政府发起“山里DOU是好风光”等活动,将西安、重庆等地打造“网红城市”的经验复制到贫困地区,充分发挥流量优势,为贫困地区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也带动了农家乐、民宿、土特产销售等相关产业。
另一方面,信息扶贫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有了更多勤劳致富的机会。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新农具”,从村干部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再到普通村民,都有了通过直播带货增加家庭收入的可能。很多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通过“山货上头条”等活动,实现人生逆袭,成为抖音带货达人,甚至帮全村人卖起了土特产。很多原本在当地卖不出好价格的特产,成了消费者喜爱的健康绿色产品。
此外,信息扶贫也有“扶志”之效,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过去有些困难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但信息赋能让他们身边有了很多靠双手改变命运的榜样,开始从“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过去农村年轻人外流现象严重,但现在越来越多“空心村”正逐渐变得有人气、有产业,生命力逐渐恢复。这种观念的转变,将为各地的脱贫攻坚提供不竭动力。
“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这场大决战中的各级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在最后的攻坚阶段要通力合作,继续做好信息扶贫工作,织密扶贫工作网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实现发展和振兴,让致富速度更快、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