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遭洪水“洗脚”仍无恙 乐山大佛千年排水系统牛在哪儿

2020-09-23 11:17:36    科技日报

8月下旬,受汛情影响,位于四川三江汇流处的乐山大佛70年来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迄今有1300多年历史的乐山大佛主体。有网友指出,乐山大佛沿用千年的排水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那么排水系统是如何对乐山大佛起到保护作用的?今年夏天多处文物因洪水而损毁,而乐山大佛千年不倒的背后又有什么绝招呢?为寻找答案,9月10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大佛体内究竟有何独妙之处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临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乐山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降雨日数多,降水强度大,乐山大佛区域年平均降雨量为1368毫米。

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6日,今年全国已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不乏历史悠久、价值独特的全国、省级重点文物。

“这次强降雨对乐山大佛本体造成的损害还是比较低的。”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解释说,由于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做得很完整,这次大佛脚趾被淹,仅仅是佛脚下面的坐台掉了水泥砂浆的附加层,严格来说不是文物本体遭到损坏。

那么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在设计上到底有什么巧妙之处呢?

“为了防止雨水对大佛的侵蚀,古代工匠在开凿乐山大佛时,就精心地设计了排水系统。”孙博说,排水系统分佛身地下水的导引和佛身表水的排引两部分,解决了不同来源水的问题。

当你站在凌云寺上,朝大佛头部望去,你会看见佛像的发髻全部呈现螺旋状,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螺髻”,是由一个一个的石块逐个嵌就而成的,一共1051个,整整齐齐地排列了18层。

记者了解到,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在大佛“体内”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其被侵蚀性风化。

“大佛脖子、衣领处还有捶灰做的褶皱,一是起到装饰作用,另外能起到排水作用。在褶皱上,古代工匠设置了一些小型的排水沟槽,能将水顺利排出去。”他说。

此外,作为排水渠的一部分,胸部的排水沟居然是大佛的袈裟,古代工匠将雕刻与排水结合起来,使大佛上身的表水和渗出的地下水导入右腹部排水沟,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并通过大佛右脚外侧直接导入岷江。

 

防水设计还“另有一物”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孙博说,乐山大佛建成以后,修建了附属建筑——“大像阁”,这是最早为大佛“遮风挡雨”的建筑。

通常情况下,游客对这座大佛的遮盖物并没有印象。“这座木质结构的大像阁已被毁坏,毁坏年代不明,有的说元代,有的说明末。”孙博说。

有据可查的是,历史上乐山大佛遮盖物两建两毁。苏轼曾在诗中提到“卧看古佛凌云阁”。孙博说,除了现如今还保留着的排水系统,大像阁也曾是大佛主体的遮盖物,它能避免大佛被雨水侵蚀损坏。

乐山大佛开凿于野外,千百年来日晒雨淋,为何还能延续到现在?

为保护佛像,古人知道需要解决气候带来的降雨问题,因此建造了大像阁来防水。“由于乐山大佛所在地空气湿度大,大佛表面容易产生水气凝结,造成植物苔藓侵入。”孙博说,大像阁的存在不只是解决降雨的问题,它还避免了岷江水对大佛的冲刷和周围空气湿润度的影响,这就能解释为何大佛现如今被风蚀的速度快,主要是因为大像阁被毁后没有遮挡物。

孙博告诉记者,构成乐山大佛本身的岩石主要是白色红砂岩,强度比较高。“古人选择的这块地,是巨厚层的岩石构成,破碎带也比较少,岩体相对完整。”古代匠人在设计乐山大佛时,在气候、选址和精妙工艺等方面都体现了其科学性。(李 迪 本报记者 盛 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
下一篇:等待上岸的公考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