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立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高校18年来新增加了37799个专业,其中就有小龙虾、箜篌、电竞、殡葬等“新奇”专业。有“吃货”网友表示对小龙虾专业的学生非常羡慕,戏称自己可以读到博士。中国商报记者发现,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不少“舌尖上的专业”应运而生。那么,这些专业能长久吗?
在湖北潜江,小龙虾是不折不扣的城市名片。2017年,位于潜江的江汉艺术职业学院饮食文化学院开设了小龙虾方向的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市场营销三个普通大专学历专业,致力于培养小龙虾行业人才,被网友称为“小龙虾学院”。学生们既要学习多种小龙虾烹饪方法,还要进行营养学、管理学、龙虾养殖、虾壳深加工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据报道,去年首批毕业生已根据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定向培养协议,全部实现就业,薪资在8000-15000元之间。
“小龙虾学院”走红之后,今年5月,国内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隶属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也宣布成立。据了解,该学院将建设七个特色专业,进行产教融合实训,为广西螺蛳粉产业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中国商报记者发现,除了当下成为“网红”的“小龙虾学院”“螺蛳粉学院”,在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里,还有不少相对冷门但同样与饮食相关的“舌尖上的专业”。如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赣南师范大学的脐橙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长期开展脐橙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专门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此外,还有云南师范大学的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以及长沙理工大学和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休闲卤制食品创新研究院等与“吃”相关的专业。
随着“小龙虾学院”“螺蛳粉学院”等在网络上走红,网友纷纷脑洞大开,建议各地结合特色美食开办类似专业,如西安可开设“肉夹馍学院”,武汉可尝试“热干面学院”等。其实,不论叫什么名称,这些专业大都以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等为内核,只是结合了当地的特色产业需求,调整专业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向。
8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应对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形势,科学定位、调整更新职业教育各层次专业目录内容。以既有专业为基础,通过合并、取消、更名、增设、超前规划,进一步健全目录体系。可以预见,今后还将有一批与市场需求联系紧密的新专业产生。
不过,针对地方特色美食变成学科专业,也有人产生质疑——这些专业能长久吗,会不会只是一时噱头?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像“小龙虾”这类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必须遵守两条刚性原则:一是要尊重市场,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就培养什么方向的学生;二是要尊重专业,专业设置不能无限向下窄化细化,也不能针对某个具体工作对象设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