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西藏那曲建农牧业合作社促脱贫

高寒牧区日子暖

2020-08-19 10:48:31    人民日报

8月初,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嘉黎县麦地卡乡,行走户外仍然要裹上棉衣。这里平均海拔5100米以上,属于高寒牧区,其中最高处的凯热村牧场海拔5280米。

穿着一袭绛色藏袍,戴着一顶宽檐毡帽,凯热村藏族汉子仓巴意气风发。村里合作社分红,加上自己做小本生意、打零工以及政府发放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等收入,去年仓巴家的总收入近10万元。不久前,他在镇里买了房。“这里海拔低一些,孩子上学也方便。”仓巴笑着说,“收入高了,生活质量也要提高。”

然而,在2015年之前,仓巴一家的年人均收入还只有2000多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变化来自于麦地卡乡实行的“一村一合”促脱贫政策。2015年,巴桑次仁担任麦地卡乡党委书记,那时,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80户1900人,全乡贫困人口占比高达37%。牧民以零散放牧为主,收入微薄。

为了集约经营,发展产业,巴桑次仁一面鼓励支持各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一面在乡里举办劳务培训班、驾驶培训班等,为牧民开展技能培训。几年下来,全乡每个村都成立了牧场合作社,还陆续成立了牛粪加工厂、家政服务中心、油气站等20个经济合作组织。

2017年,凯热牧场合作社成立,仓巴将家里的18头牦牛全部入股,妻子也进入合作社工作。两年下来,仓巴家不仅从牧场得到1.28万元分红收入,还分到一头小母牛。由于不用自己放牧,仓巴可以抽出时间外出打工了。这两年,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番。如今,跟仓巴一样,麦地卡乡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近年来,作为西藏脱贫攻坚的三大主战场之一,那曲市针对海拔高、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立足牧业资源优势,在乡(镇)、村(居)推行“一乡一社”“一村一合”,建立乡、村两级不同规模的合作社,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农牧民以自家的草场、牲畜、劳力等入股,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在县(区)组建牧业开发公司,在全市打造龙头企业,统筹乡镇、村级牧业合作组织,组建“龙头企业+县牧业公司+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从市到县到乡到村到户的牧业开发格局,提升扶贫成效。

位于那曲市色尼区的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一家畜牧业龙头企业。记者来到海拔4500米的嘎尔德高原有机畜牧产业示范基地时,附近达萨乡6村牧场合作社的负责人嘎达正开着面包车往这里送牦牛奶。经过基地品奶师扎巴罗布检测,嘎达送来的130多斤牦牛奶品质合格,全部验收通过。

“以前牧场没有整合,大家都是零散经营,自己产出的牛奶储存、销售都不方便。”嘎达说,如今,基地给牧民们都发放了保温不锈钢桶,运输方便,销路不愁,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走进嘎尔德基地的生产车间,酸奶、酥油、奶渣……各种奶制品琳琅满目。基地负责人明加塔介绍,嘎尔德基地自2018年1月运营以来,已吸纳76个贫困村的812户贫困人口向基地供奶、销售肥料、草地流转及在基地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收益751.23万元。

“通过几年的持续推进,那曲市农牧业合作社达1540家,辐射带动农牧民7.35万户32.29万人;组建‘一乡一社’115家、‘一村一合’860个,辐射带动农牧民5.37万户24.4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覆盖受益。”那曲市委书记敖刘全说,2019年,‘一村一合’经营总收入达到3.66亿元,分红1.99亿元,带动1.91万人次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8.27万人次通过薪金、分红等增收1.21亿元,人均增收1467元。

 

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记者手记)

那曲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在这样的高寒气候区,脱贫攻坚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这里的干部群众没有等、靠、要。就拿麦地卡乡党委书记巴桑次仁来说,面对占全乡37%的贫困人口,他没有气馁,迎难而上、担当作为。通过调研,他带领群众依托当地资源,建立牛粪加工厂,利用热压缩技术将牛粪加工成了热能高、燃点低、燃烧时间长的新型颗粒燃料,并申请了专利。特色产业发展起来,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此外,他还带动群众成立家政服务中心、纯净水加工厂等,让每个村子都有了自己的集体产业。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宁愿苦干也不苦熬”,这是当地扶贫干部的口号,也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保险加快理赔 抢种做足准备
下一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速“堵”在哪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