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拿命拍照”为何屡禁不绝

2020-08-12 16:28:44    北京晚报

近年来,格尔木市G315国道一段U形路,因拍照炫酷成了“网红打卡地”。今年暑期,又有不少游人慕名前往,大喇喇坐在路中央拍照,对来往车辆的喇叭声置若罔闻。据统计,自2018年至今,该地已因拍照发生8起交通事故。公安部门不得不专门分出警力维护秩序,但“拿命拍照”仍屡禁不绝,今年以来违法行为日均约30起,多时可达百起。

拍照要紧,还是生命要紧?这居然成了问题。更荒谬的是,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从大学生铁轨上摆拍逼停火车,到小夫妻横穿电车轨道拍婚纱照追求“电影质感”,再到模特儿人行道上拍时尚大片……当事人沉醉于拗造型中无法自拔,但轻则妨碍交通、扰乱秩序,重则导致事故、酿成惨剧。付出如此之大的成本,只为自己一张美图,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着实失衡。换个角度想,以破坏规则、漠视安全换来的所谓大片,也难见美好,徒有不讲文明的丑陋。

这样的道理并不难懂,怪就怪在,明知危险,明知违法,为何拍照者络绎不绝?直接来看,既有游人的侥幸心理作祟,也有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一位在U形路抢拍的博主直言,“在这里拍照有安全感,因为很多人拍,车肯定不会开得太快。”这样的心态甚是普遍。警力毕竟有限,对于这些量大又分散的违法行为,难以实现监督的全覆盖。即便被发现,游人面临的也只是“警告、一两百元罚款”,实在太过轻微。然而,危险不会因麻痹大意的人多了就消失,出事的概率反而因此不断加大。着眼现实,一来要增加曝光率,通过“随手拍”等平台,让这些不文明行为无所遁形;二来要拿出较真精神,加大处罚力度,以“黑名单”制度等罚出痛感,才可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往深里看,“拿命拍照”背后还有强烈的流量冲动。一般游人多半有“晒图求点赞”的心思,专业博主更需要以此“险招”获得用户关注。这些年,有人直播酒驾,结果视频刚发出1分钟即遭惨祸;有人直播无保护攀爬高楼,结果不幸坠亡;有人直播暴饮暴食,结果伤了健康、丢了性命……无论是一般游人因虚荣心求炫酷、求刺激,还是专业博主求关注、求打赏,“拿命拍照”“玩命直播”皆是非理性内容,不该堂而皇之出现在各大平台之上。有人搜集世界各地新闻,发现自2011年到2017年全球因自拍死亡至少有259人。这样的非正常死亡,实属虚耗生命、害人害己。

美景四季常有,但生命只有一次,法规不是儿戏。警方也好、平台方也好,都要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刹住“以命博出位”的恶劣风气。大家也有必要反思一下生活状态的“表演化”趋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为了美连安全都不顾,那就沦为社交软件的“囚徒”了。(胡宇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地名再也不能“任性”改
下一篇:别对“匿名化”现象熟视无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