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保研成绩造假一事引发强烈关注。校方迅速展开调查,结论令人瞠目结舌,竟然是该校时任教务处教务科科长私下接受同事请托,为其女在缓考和课程替代中弄虚作假,提高研究生推免课程成绩。
仅仅应熟人请托,一个教务科长就能让规矩、流程、监督层层失效,让纪律变成纸糊的栅栏,闭眼的老虎。
分析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高校生态的“近亲繁殖”。
有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内部关系错综复杂。校领导和学术专家数十年深耕一地,人权事权财权独揽,形成以师门、学派为纽带的“圈子”。高校生态高度闭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监督结构上“儿子监督老子”,既无动力,也无压力。
正是因为“人情大于天”,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造成一些高校在评审上打招呼递条子;学术上混脸熟贴名字相提携;作风上称兄弟攀交情搞关系;经济上踩红线谋私利贪便宜,有的连家用洗衣液、卫生纸都在科研经费中报销……
“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果不打破一些高校院墙内的人员固化、思维固化和利益固化,“近亲繁殖”必然会愈演愈烈。
高校是塑造祖国未来人才灵魂的关键场所,无比重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绝不允许高校成为法外之地。高校必须自觉建设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具体而言,要大力打破门户之见,增强外部力量的投射,从监督中立规矩。
四川省纪委监委自2018年在全国率先改革试点,由省纪委监委向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新提任者不从驻在高校产生,任职满5年交流,现有人员经审核后明确其派驻身份。派驻纪检监察组由省纪委监委统一管理,线索处置、立案审查调查等,直接向省纪委监委报告。
这一改革首次将省属高校监督,由内部监督改为外部监督。监督者的工作绩效、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等,均从高校格局中剥离,和监督质量挂钩。试点以来,效果较为明显。绝大多数高校的问题线索处置量、自办案件量,与改革前同期相比大幅上升。有专家认为,部属高校的监督,也可借鉴这次省属高校的改革经验。
其次,要着力改变高校的生态结构,从进人用人、领军培养、科研孵化、人才流动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改革。通过公平竞争,让英才涌现,让庸才淘汰,让拉关系的吃亏,让守规矩的人出头,以实现结构优化和正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