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重视“公基”“母机”,强化新基建两大底层支撑

2020-06-19 16:45:06    科技日报

新基建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基础工程,是我国新形势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公共基准(以下简称“公基”)和“工作母机”(以下简称“母机”)不仅是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基础,更是新基建的两大底层支撑,应高度重视“公基”和“母机”在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安全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公基”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物质进行准确测试计量、设计制造的依据,从大至宇宙到小至基本粒子的物质奥秘探索,从信息、材料、生物、环境、能源到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科技前沿,都离不开测试计量。可以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没有“公基”和测量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信息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仪器仪表或更直接来自于各种传感器,没有“公基”和精准的测试计量,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便无从谈起。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基准是计量溯源体系的源头,如果测量的量值在国内无法溯源,就会溯源到建有基准的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公基”,产业和科技的自主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建立自主的“公基”,是一个大国应有的量值主权和安全基础。

“母机”则是支撑和推动产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是国家工业制造和产业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石。“母机”的进步是历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也是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具有基础性、通用性和战略性特征,没有“母机”就没有现代工业和产业能力。而支撑新基建的“母机”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对我国的数字经济安全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在建立“公基”的基础上制造出“母机”,进而生产出相应的设备和工具,生产产品并形成产业。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和信息更多的来自仪器仪表或直接来自于各种传感器,没有“公基”和精准的测试计量技术,没有自主可控的“母机”,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安全便无从谈起。历次产业革命以及“母机”升级都与“公基”的建立息息相关,“母机”与“公基”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与产业体系规模息息相关

“母机”方面的发展,与新基建所需的基础操作系统、核心基础材料及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息息相关,“公基”和“母机”的发达程度也与产业体系规模和数字经济安全相对应。要推动新基建长期持续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的基础,就必须要重视高精度的计量基准和“母机”等基础领域,加快补齐技术和装备短板,降低受制于人的风险。

首先,要高度重视“公基”和“母机”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是要聚焦新基建中的量值传递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不断提升国家工业整体能力和水平,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攻克“母机”技术瓶颈,提升新基建的技术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三是面向数字和量子前沿技术整体布局,抓住计量基准全面量子化的趋势和机遇,提前推动量子计量、量子制造标准化和量子芯片等前沿技术探索,提前布局基于量子技术的“母机”研发。

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国家“公基”体系和测量体系。一是要紧贴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研发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建立一批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化计量基准,不断完善国家计量基标准。二是要优化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健全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建立新的“公基”体系。三是要逐步实现从单一计量向多元测量转变,从计量管理向计量治理转变,夯实新基建和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最后,要优化产业布局并发展“母机”。一是要围绕产业链体系化布局“母机”创新链。瞄准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梳理产业体系短板与“断链”环节,围绕完备产业体系建设系统布局创新资源,成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二是要构建“母机”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面向新形势下数字经济安全与发展需求,加强创新实践,部分领域探索“原始创新领跑”的方向。完善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的支持机制,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打造“产业公地”,建立上中下游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母机”创新模式。

(作者陆军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作者许守任系中电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电商直播人才紧缺 多地揽才加大补贴
下一篇: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诞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