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一个月共计参加了71次视频会,媒体曝光的极端案例,再次引发了许多人对基层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的感慨。
视频会本为方便沟通、提升效率。尤其战疫期间,更因其安全性备受推崇。面对面的线下会议受制于时空局限,有不得过多、过长、过密的要求,借着无远弗届的互联网,视频会却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开起来。
互联网深度介入政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不少形式主义“新衣”。从前“文山”多半是文字表格,现在则要求图文并茂,最好还有视频;从前用“台账”促落实,现在则必须“晒照片”“晒定位”;从前成立各工作组,现在则少不了加入数十个日夜不停闪烁的微信群……事实证明,在当前的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的生命力仍然旺盛,还经常借着新技术变换花样、不断加码,桩桩件件、应接不暇,让基层不堪重负。
究其原因,根子还是“本领恐慌”“路径依赖”。一些人只会“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互联网+”的新瓶里头装的还是形式主义的“旧酒”。对于传统的文山会海,有规定有约束,但对于披上“新衣”的变种,管理尚不明确,这也让一些缺乏内容的视频会、一些只为留痕的工作群大行其道。
形式主义的“新衣”再华丽,对基层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有基层干部感慨,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努力用错了地方。关注形式主义的变种,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一线干部才会有更多时间干好实事、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