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大山里的“非遗”,助搬迁群众稳得住

王丽    2020-06-12 15:57:55    新华每日电讯

“阿妹戚托”,是彝族姑娘出嫁时跳的一种原生态舞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的阿妹戚托小镇,因这种舞蹈而得名。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小镇的金门广场上就有一群盛装的“姑娘”,围着篝火“踏地为节、以足传情”,欢快的阿妹戚托舞点燃游客的热情。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这种原生态舞蹈没有旋转大跳等高难度动作,但要求上百名舞者步调一致、换脚灵活、配合默契、心心相通,被誉为“东方踢踏舞”,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场上这群跳舞的“姑娘”,大多数是易地扶贫搬迁到这里的群众。2018年,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到县城边的新家园。

46岁的王幺妹是原三宝乡三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搬到阿妹戚托小镇,全家5口人分得一套10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她白天在小镇打扫卫生,每月有1800元收入,晚上7点到9点去广场跳舞,每月又有1000元收入。

王幺妹丈夫去年因病去世,82岁的婆婆跟她住,儿子在浙江打工,女儿嫁去了遵义。平常只有婆媳二人在家,楼上的两间房交给一家公司经营民宿,一年能收入6000元租金。

“艺术团招人,群众的报名热情很高,像王幺妹这样的群众演员,阿妹戚托艺术团里有100名,分别来自100个易地扶贫搬迁户,是从500多人里挑选出的。”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彬说,组织“阿妹戚托”表演,既可以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能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除了跳舞演出、选择公益性岗位,搬迁群众还可以选择去附近的三宝产业园上班,或是利用政府免费提供的商铺创业。从三宝乡搬到阿妹戚托小镇的群众共有1315户6231人,目前户均就业达2.7人。

14岁开始学“阿妹戚托”、跳了20年舞的晴隆县阿妹戚托艺术团团长文安梅说:“没想到现在阿妹戚托能帮我们增收,还逐渐成了小镇的文化符号。”

在阿妹戚托小镇,浓郁的苗族、彝族文化符号记载着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的“乡愁”。依山而建的“牛头山”“虎头山”上,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错落有致。就在不久前,阿妹戚托小镇通过了4A级景区初评。正如“阿妹戚托”的寓意——“告诫族人要勤俭持家、敬老爱幼,家道才能兴旺”,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的群众正用他们的双手双脚创造新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水晶晶古南浔,真善美新家风
下一篇:今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幸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